《十四拍》
时间: 2025-01-19 17:5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四拍
北归秦川多鼓鼙,
禾生陇亩无东西。
三步回头五步坐,
谁家捣练风凄凄。
已近苦寒月,
惨惨中肠悲,
自恐二男儿,
不得相追随。
去留俱失意,
徘徊感生离。
十年蹴踘将雏远,
目极伤神谁为携。
此别还须各努力,
无使霜露沾人衣。
白话文翻译
北方归去的路上,鼓声阵阵;
田野上禾苗生长,却不知是东还是西。
我走三步回头看看,五步又坐下;
风中传来谁家捣练的声音,凄凉而悲切。
寒冬已近,心中悲哀难忍;
我担心我的两个儿子,
将无法相随。
无论去留都是失意,
徘徊中感受到生离死别。
十年蹴踘(指踢球)将雏(儿子)远去,
目光所及,伤心的是谁来携带他们?
此别之后还需各自努力,
不要让霜露沾湿了衣裳。
注释
- 鼓鼙:古代战鼓,象征战争和动乱。
- 禾生陇亩:禾苗在田间长势良好。
- 捣练:捣练是指用杵捣麻,古代的一种纺织活动。
- 苦寒月:指寒冷的冬天。
- 惨惨中肠悲:形容内心悲痛至极。
- 蹴踘:踢球,这里指年轻的儿子们。
典故解析
- 秦川:指秦国的土地,象征着战乱中的故乡。
- 生离死别:古人常用来形容亲人之间的离散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希夷,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与勇气著称,尤其在抵抗蒙古侵略时表现出非凡的气节。因其对国家的忠诚,最终被俘并处决,他的诗歌多以悲壮和怀古情怀为主。
创作背景
《十四拍》创作于宋朝末年,正值国家危难之际。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他在战乱中无奈的心境。
诗歌鉴赏
《十四拍》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展现了文天祥在国家灭亡、家庭离散的背景下,内心的无奈与悲痛。开篇以“北归秦川多鼓鼙”引入,鼓声象征着战争的来临,表现了文人对家乡的思念与无奈。接着,诗人描绘了田间的禾苗生长,却无意中反映出战争的摧残与人们的流离失所。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使用了“已近苦寒月,惨惨中肠悲”的句子,展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及对两个儿子的担忧。他深知家国的破碎和亲人的离散,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最后,诗人以“此别还须各努力,无使霜露沾人衣”的句子结尾,既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也寄托了对家人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文天祥作为一个父亲、一个爱国者的复杂心境,展现了他对家庭与国家的双重牵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归秦川多鼓鼙:战争的鼓声让人感到不安,回归故乡的路上充满了恐惧。
- 禾生陇亩无东西:田野虽丰收,但因战乱而无法享受,反映出人民的困苦。
- 三步回头五步坐: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不时停下脚步回望。
- 谁家捣练风凄凄:捣练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透出一种孤独感。
- 已近苦寒月: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象征着诗人所处的严酷环境。
- 惨惨中肠悲:形容内心的悲痛,似乎要割裂他的心肠。
- 自恐二男儿,不得相追随:对儿子未来的担忧,感到无力保护他们。
- 去留俱失意,徘徊感生离:无论选择留或去,都是失意,感受着离别的痛苦。
- 十年蹴踘将雏远:十年间的成长,儿子们即将远离,心中充满惆怅。
- 目极伤神谁为携:眼看着儿子们远去,心痛无以言表。
- 此别还须各努力,无使霜露沾人衣:希望未来各自能努力,不让生活的艰辛影响他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霜露”比喻生活中的艰辛与困苦。
- 拟人:风被描绘成“凄凄”,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三步回头五步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深沉的忧伤为基调,表达了文天祥对家庭与国家的深切关怀和无奈,体现了他在乱世中的忠诚与悲壮。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鼓鼙:象征战争,暗示了国家的动荡。
- 禾生陇亩:代表生活的希望,但在战乱中失去意义。
- 捣练:象征家庭生活的平静,映衬出战争的破坏。
- 苦寒月:冬天的寒意,象征着艰难的处境。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他对国家、家庭的深切思考与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禾生陇亩”意味着什么?
- A. 丰收的希望
- B. 战争的破坏
- C. 田园的宁静
-
诗中提到的“谁家捣练”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与无助
- B. 欢乐与丰收
- C. 战争的胜利
-
“此别还须各努力”传达了什么样的希望?
- A. 无所作为
- B. 相互扶持
- C. 各自努力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十四拍》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在情感基调上相似,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对家庭的思念,但文天祥更多的是对战争的直接感受,而陆游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感慨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文天祥诗文集》
- 各类诗词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