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夜来六出飞花》
时间: 2025-01-01 17:54: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来六出飞花,又催寂寞袁门闭。
幽斋无寐,寒欺衾布,明吞窗纸。
起步闲庭,月华交映,长空如水。
便乘风欲去,凌云直上,青冥际骑箕尾。
谁信团成和气。在贤侯笑谈声里。
咸惊句琢琼瑰,端是锦缠肠胃。
宿麦连云,遗蝗入地,田家知未。
更明年看取,东阡北陌,黄云万里。
白话文翻译
昨夜飘落的雪花,催促着寂寞的门紧闭。
幽静的书房无法入睡,寒冷侵袭着被褥,月光透过窗纸。
起身在庭院中闲步,月光交相辉映,长空宛如流水。
于是我乘风而去,直上云霄,骑在青冥之上。
谁能相信这团圆会带来和气呢?在贤良的侯爷笑谈之间。
大家都惊讶于那句如琼瑰般精致的话,仿佛是锦缠肠胃般的美味。
宿麦连着云,蝗虫遗落在地,农家还不知道呢。
明年再看吧,东边的田陌,北边的道路,黄云万里。
注释
- 六出飞花:指雪花,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 袁门:指房门,可能是个别称。
- 幽斋:指幽静的书房。
- 寒欺衾布:寒冷侵袭着被子。
- 明吞窗纸:月光透过窗纸,照亮房间。
- 青冥:指天空。
- 箕尾:指箕的尾部,形容飞翔的姿态。
- 贤侯:指贤良的君主或贵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生活在宋代,字子云,号无咎,著名词人。他的作品多以清新婉约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水龙吟》写于一个雪夜,诗人通过描绘雪景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水龙吟·夜来六出飞花》是一首描绘雪夜情景的词作,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开篇“夜来六出飞花”便引入了冬雪的意象,这不仅为全诗营造了冷清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接着“又催寂寞袁门闭”,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与封闭感,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外界的封闭与对内心的探寻。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幽静的书房和月光照耀的庭院,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诗人“起步闲庭”,在月华的照耀下,心中似乎涌起了乘风飞翔的渴望。这里的“凌云直上”不仅传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随后,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事结合,提及“贤侯笑谈声里”,显示出对社会人情的思考。
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孤独灵魂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感受,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同时,诗中也暗含对时局变迁的思索,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来六出飞花:描绘了夜间雪花纷飞的场景,暗示冬天的来临。
- 又催寂寞袁门闭:雪花的到来使得诗人感到更加孤寂,闭门不出。
- 幽斋无寐:在幽静的书房里,诗人难以入眠。
- 寒欺衾布:寒冷的气息侵入被褥,感受到冬夜的寒冷。
- 明吞窗纸:月光透过窗纸,照亮了房间,增添了几分温暖。
- 起步闲庭:诗人走出屋外,悠闲地在庭院中漫步。
- 月华交映,长空如水:月光与夜空交相辉映,显得宁静而美丽。
- 便乘风欲去,凌云直上:表示诗人渴望逃离现实,追求理想。
- 谁信团成和气:对团圆的信念产生疑问,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
- 在贤侯笑谈声里:在高人谈笑中,反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
- 咸惊句琢琼瑰:大家对美妙的言辞感到惊讶,形容语言的珍贵。
- 端是锦缠肠胃:比喻美好的事物令人陶醉,仿佛美味佳肴。
- 宿麦连云:描绘农田的丰收与美景。
- 遗蝗入地,田家知未:提及蝗虫的入侵,暗示农民的忧虑。
- 更明年看取:预示着明年收成的期待。
- 东阡北陌,黄云万里:描绘了广阔的田野与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华交映,长空如水”,将月光与长空比喻为水,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拟人:如“寒欺衾布”,赋予寒冷以人的特征,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夜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花:象征着美丽与短暂,暗示人生的无常。
- 月光:象征宁静与希望,常常出现在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中。
- 寒:象征孤独与压抑,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六出飞花”指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雨
- B. 雪
- C. 风
-
“寒欺衾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 A. 温暖
- B. 寂寞
- C. 寒冷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黄云万里”象征了什么?
- A. 丰收的希望
- B. 即将到来的灾难
- C. 一片荒芜
答案
- B. 雪
- C. 寒冷
- A. 丰收的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江雪》 vs 《水龙吟·夜来六出飞花》
- 两首诗都描绘了寒冷的冬季场景,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江雪》更具悲凉,强调孤独的深度,而《水龙吟》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