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同心》
时间: 2025-01-17 08:36: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水明眸翠螺堆发却扇坐羞落庭花,凌波步尘生罗袜。芳心发。分付春风,恰当时节。渐解愁花怨月。忒贪娇劣。宁宁地情态于人,惺惺处语言低说。相思切。不见须臾,可堪离别。
白话文翻译:
秋水般明亮的眼睛,翠绿的螺髻上轻扇着,坐在那儿害羞地看着庭院里的花朵,轻盈地走着,罗袜踩在尘土上。芳心渐渐显露,向春风诉说着,正是时候。越来越能解开愁苦,怨恨的花与月。太过娇媚,反而显得不堪。她那温柔的情态让人心动,低声细语间,彼此的思念愈加浓烈。少顷不见,分离的时刻令人堪忧。
注释:
- 秋水明眸:形容眼睛清澈如秋水,传达出清丽的美。
- 翠螺堆发:用翠色的螺髻装饰头发,展现出女子的雅致。
- 凌波步尘:轻盈地走动,犹如踏波而行,形容动作优雅。
- 芳心发:芳香的心情逐渐显露,情感流露。
- 忒贪娇劣:太过娇媚,反而显得弱不禁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无咎,宋代诗人,以词作闻名,擅长抒情,情感细腻,常描绘爱情与离愁。
-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女子的情感世界与爱情观,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与思念的愁苦。
诗歌鉴赏:
《两同心》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春日时节的娇羞与柔情。诗中“秋水明眸”与“翠螺堆发”不仅描绘了女子的外貌,还蕴含了她的内心情感,似乎在向春风倾诉着心事。整首词以轻盈的步伐、柔和的语气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期盼。
在“分付春风,恰当时节”中,诗人寄情于春风,象征着希望与重生,也暗示着情感的传递与交流。随后的“渐解愁花怨月”则揭示了内心的愁苦与对离别的无奈。而最后的“相思切,不见须臾,可堪离别”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爱人短暂离别的深切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交织,展现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有对离别的无奈与忧伤,深刻而动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水明眸”:比喻女子眼睛明亮动人。
- “翠螺堆发”:描绘发型的优雅,增强了女子的美感。
- “凌波步尘”:形容女子走路时轻盈如水,给人一种优雅的印象。
- “芳心发”:情感逐渐流露,表达出对爱情的期待。
- “分付春风,恰当时节”:恰逢春天,向春风倾诉内心感受。
- “相思切。不见须臾,可堪离别”: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与离别的痛苦。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秋水”比喻眼睛的清澈。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传递情感的能力。
- 对仗:如“愁花怨月”,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女子的娇羞与思念,反映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离别的痛苦,表现出深情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美好。
意象分析:
- 秋水:象征清澈与美丽,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眼睛。
- 翠螺:象征优雅与柔美,传达出女子的妩媚。
- 春风:象征希望与生机,反映出对爱情的美好期待。
- 离别:象征相思与惆怅,突出情感的深度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水明眸”中秋水用来比喻什么?
- A. 明亮的眼睛
- B. 清澈的河流
- C. 秋天的水
- D. 美丽的景色
-
诗中提到的“凌波步尘”形容了什么?
- A. 快速行走
- B. 优雅的走路
- C. 轻松的心情
- D. 踏水而行
-
“分付春风”的意思是?
- A. 向春风倾诉
- B. 让春风来临
- C. 春风带走思念
- D. 春风代表离别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
诗词对比:
- 杨无咎的《两同心》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女子的情感世界,但杨无咎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愁苦,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思索。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无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