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题张啸虎《山城狂欢集》
作者: 吴绍烈 〔近代〕
寇已投降,传来消息翻疑梦。
欢声雷动。乐极还思痛。
血战年年,多少青青冢。
和平颂。从今高诵。
三叠阳关弄。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敌人已经投降,传来的消息让我难以置信,仿佛在做梦。
欢声如雷,四处响彻。但欢乐之中仍然想到曾经的苦痛。
战斗年年不断,多少年轻的生命化为冢墓。
如今歌颂和平,从今往后要高声赞颂。
再次唱起《阳关三叠》的曲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寇:指敌人或侵略者。
- 翻疑梦:翻转的怀疑,像在梦中一样,形容难以置信。
- 欢声雷动:欢呼声如雷鸣般响亮。
- 乐极还思痛:欢乐过头后还是会想起痛苦的过去。
- 青青冢:形容无数年轻的坟墓,象征着战斗带来的伤亡。
- 和平颂:赞美和平的诗歌或歌曲。
- 三叠阳关弄:指《阳关三叠》,古曲名,表达对离别的感伤与对和平的渴望。
典故解析:
- 阳关三叠:出自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离别的情感,后常用以表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绍烈,近代诗人,生平从事文学创作,受传统文化影响,常以爱国情怀和历史事件为题材,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战后时期,历史环境动荡,国家经历了多次战争,诗人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痛苦的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以其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人们心灵的挣扎与渴望。诗的开头“寇已投降,传来消息翻疑梦”,生动描绘了战后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不敢相信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在经历了长年累月的战斗、痛苦之后,显得尤为真实和深刻。
“欢声雷动”是对战后欢庆场景的描绘,然而紧接着的“乐极还思痛”则反映了人们在欢乐中无法忘却曾经的苦难,这种情感的对比让诗歌具有更深的层次感。接下来提到的“血战年年,多少青青冢”,不仅是对战斗带来伤亡的回顾,也是一种对未来的警醒,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最后,诗中提到的“和平颂。从今高诵”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表达出对和平的向往与赞美。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寇已投降:敌人已经投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 传来消息翻疑梦:传来的消息让人难以置信,仿佛在做梦,暗示对现实的懷疑与不安。
- 欢声雷动:欢庆的声音如雷鸣般响亮,表达人们对胜利的欢呼。
- 乐极还思痛:欢乐之中,仍然不忘战争带来的痛苦,表现了复杂的情感。
- 血战年年:指战争年年不断,强调战争的惨烈与持久。
- 多少青青冢:多少年轻的生命已化为墓碑,表现战争的悲惨后果。
- 和平颂。从今高诵:对和平的赞美与期待,从此要高声歌颂和平。
- 三叠阳关弄:重唱《阳关三叠》,传达对往昔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敌人投降比作梦境,反映心理状态。
- 对仗:如“欢声雷动”与“乐极还思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表现力。
- 象征:青青冢象征无数因战争而失去生命的年轻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和平的渴望,体现了人们在欢庆胜利时对往昔痛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寇:敌人,象征战争的威胁与苦难。
- 欢声:喜庆的声音,象征胜利与解放。
- 青冢:年轻的坟墓,象征战争的牺牲。
- 和平:理想的状态,象征希望与未来。
- 阳关:古代音乐,象征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寇已投降”的意思是:
A. 敌人反抗
B. 敌人投降
C. 和平到来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青青冢”象征什么?
A. 年轻的生命
B. 旧时的记忆
C. 战争的痛苦
答案:A -
诗句“乐极还思痛”表达的情感是:
A. 只关注欢乐
B. 忘记过去的痛苦
C. 欢乐中思念过去的痛苦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反映战乱对国土和人民的影响。
- 《黄河大合唱》 by 冼星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春望》与《点绛唇》都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和平的渴望,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无奈,而《点绛唇》则在忧伤之中更加注重对和平的赞美与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