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断笋
春入荒园,树根苔滑青鞋窘。
画帘人近。莫触新篁粉。
幽梦惊回,似坠焦桐损。
寒灯尽。起看微哂。
风折窗前笋。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到荒废的园子,树根上长满青苔,走在上面显得有些尴尬。
画帘的女子走近,不要碰触那新生的竹笋。
幽幽的梦中惊醒,仿佛是掉落的焦桐木损坏了。
寒灯已经熄灭,起来看见微微的笑意。
风吹折了窗前的竹笋。
注释:
- 荒园:荒废的园子,象征着孤寂和无生气。
- 青鞋:青色的鞋子,指代春天的到来及行走在湿滑地面上的不便。
- 画帘:装饰性的帘子,暗示着美丽的女子。
- 新篁:新生的竹笋,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 幽梦:美好的梦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 焦桐:焦黑的桐木,象征着失去和损坏。
- 寒灯:寒冷的灯光,代表孤独的夜晚。
典故解析:
“焦桐”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凋零和失落。桐木为乐器材料,焦桐暗示着音乐的消逝,反映出一种伤感的情绪。诗中提及的“新篁”不仅代表着春天的新生,也暗示着希望与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廉,清代诗人,生于1731年,卒于1795年。曾廉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尤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关注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象,常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展现出其深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点绛唇·断笋》创作于春天,诗人可能正处于某个荒废的园子中,周围的景象引发了他对过往和人生的感慨。作品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出对新生事物的渴望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歌鉴赏:
《点绛唇·断笋》以春天的荒园为背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的“春入荒园”立刻设定了一个孤寂的环境,给人以一种冷清、凄凉的感觉。接下来通过描写“树根苔滑青鞋窘”,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细腻,也暗示了诗人心中涌动的情感与现实的无奈。
“画帘人近”一句则引入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她的接近似乎带来了一丝温暖,但随即又被“莫触新篁粉”所打断,暗示着对新生事物的珍视与保护。这一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微妙的矛盾情感:既渴望与人亲近,又害怕触碰脆弱的新生。
“幽梦惊回,似坠焦桐损”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与现实间的冲突,焦桐的落下象征着一种失落和伤感。最后两句“寒灯尽。起看微哂。风折窗前笋”则是在孤独的夜晚中,诗人微笑面对生活的苦涩,展现出一丝乐观与坚韧。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内心情感的流露,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新生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入荒园,树根苔滑青鞋窘。
- 描述春天的到来,园子却荒废,表示生机与凋零的对比。
-
画帘人近。莫触新篁粉。
- 画帘的女子走近,暗示美好与希望,但又提醒不要打扰新生的竹笋,象征着对新生事物的珍视。
-
幽梦惊回,似坠焦桐损。
- 梦醒时分,心中如同焦桐般的失落,表达内心的伤感。
-
寒灯尽。起看微哂。
- 寒冷的灯光熄灭,诗人起身时带着微笑,展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
风折窗前笋。
- 风吹折了窗前的竹笋,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挑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坠焦桐损”将失落感形象化。
- 拟人:风似乎有意识地折断竹笋,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新生事物的渴望。诗人虽处于荒园,但面对新生的希望与生活的挑战,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生命的韧性与美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希望与新生。
- 荒园:象征孤寂与失落。
- 青鞋:代表生命的旅程与挑战。
- 新篁:象征新生与希望。
- 焦桐:象征失去与伤感。
- 寒灯:象征孤独与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点绛唇·断笋》的作者是谁?
- A) 曾廉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幽梦惊回”表达的是哪种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
- C) 惊讶
-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新篁象征什么?
- A) 旧事物
- B) 新生与希望
- C) 伤痛
- D) 梦想
答案:
- A) 曾廉
- B) 失落
- B) 新生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作品,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人生哲理。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诗作,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曾廉的《点绛唇·断笋》和李白的《静夜思》都探讨了孤独与思乡的主题,但曾廉更多地关注于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而李白则以直接的情感表达为主,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与鉴赏技巧。
- 《清代诗人作品集》:收录了多位清代诗人的经典作品及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