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吕惠如 〔清代〕
暝入高楼,西风又送砧声暮。
断鸿来去。云暗江天路。
象管鸾笺,不赋销魂句。
秋怀苦。愁风愁雨。
人是芭蕉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夜色渐深,我在高楼之上,西风送来暮色中的砧声。
断翅的鸿雁来来去去,云层隐蔽了江面与天空的道路。
像那象牙管乐器与鸾鸟的笺纸,我却写不出动人的诗句。
心中满是秋天的苦楚,愁绪随着风雨而来。
人就像那芭蕉树,遭受风雨的侵袭。
注释
字词注释
- 暝:夜晚、昏暗。
- 高楼:指高耸的楼阁。
- 砧声:砧板上敲打的声音,常用来指代暮色中的家园景象。
- 断鸿:断翅的鸿雁,象征离别与孤独。
- 象管:用象牙制成的乐器,象征高雅与美好。
- 鸾笺:古代用于书信的精美纸张,象征情感与文采。
- 秋怀:秋天的情感,通常与思念、孤独相联系。
- 芭蕉树:象征脆弱与受风雨摧残的生命。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断鸿”与“愁风愁雨”均可与古代文人对离别与忧愁的普遍描写相关,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空下的情感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惠如是清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记录,但她的作品在清代词坛中有一定影响。其词作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察。
创作背景
该词作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在高楼上感受到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故乡、亲人或过往情感的怀念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暝入高楼”,描绘出夜幕降临的场景,搭配“西风送砧声暮”,带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随即,诗人以“断鸿来去”引入孤独的主题,鸿雁的飞去象征着离别与失落,增强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
“云暗江天路”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绪,江天的黯淡与孤寂相互辉映,使得人心中愁绪盈盈。接下来的“象管鸾笺”表达了对表达美好情感的渴望,却无奈于无法写出“销魂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焦灼。
最后,诗句“秋怀苦,愁风愁雨,人是芭蕉树”,通过对自然界的比拟,诗人将自己比作芭蕉树,生存于风雨之中,显现出一种脆弱却坚韧的生命状态,令人心生怜惜。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在特定境遇下的深刻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暝入高楼:夜色逐渐加深,诗人身处高楼之中,暗示孤独与思念。
- 西风又送砧声暮:西风带来了暮色中的砧声,传达出安静而略显凄凉的生活场景。
- 断鸿来去:孤雁飞翔,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 云暗江天路:云层笼罩江面,暗示前途渺茫,增添了愁苦的情绪。
- 象管鸾笺:象征美好而高雅的事物,诗人却无法表达心中的情感。
- 秋怀苦:秋天的情感带来苦楚,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愁风愁雨:愁绪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涌现,暗示内心的波动。
- 人是芭蕉树:以芭蕉树比拟诗人自己,表达了脆弱与坚韧的生命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芭蕉树,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脆弱感。
- 拟人:将风雨赋予愁绪,使自然与情感紧密联系。
- 对仗:如“愁风愁雨”,增强诗句的韵律感和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在秋天的氛围中,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复杂,展现了孤独与脆弱之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孤独与高远的理想。
- 西风:引发思念与愁苦的情感。
- 砧声:象征家庭与温暖的回忆。
- 断鸿:象征离别与孤独的心境。
- 芭蕉树:象征脆弱与坚韧的生命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断鸿”指的是什么?
A. 归来的鸿雁
B. 离去的鸿雁
C. 飞翔的鸽子
D. 追逐的蝴蝶 -
诗人在高楼中感受到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无奈与孤独
C. 自豪
D. 忧伤的快乐 -
“象管鸾笺”中的“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
D. 一种纸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雨霖铃·寒蝉凄切》 by 柳永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by 李煜
诗词对比
- 比较吕惠如的《点绛唇》与李煜的《相见欢》,两者均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愁苦,但吕惠如更多地通过自然象征与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煜则通过直接的情感宣泄。两种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命体验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及其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词的艺术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