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秀才游江陵》

时间: 2025-01-01 05:28:43

樽前荆楚客,云外思萦回。

秦野春已尽,商山花正开。

鸥惊帆乍起,虹见雨初来。

自有归期在,蝉声处处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崔秀才游江陵
樽前荆楚客,云外思萦回。
秦野春已尽,商山花正开。
鸥惊帆乍起,虹见雨初来。
自有归期在,蝉声处处催。

白话文翻译:

在酒杯前,我和这位荆楚的客人相聚,心中却不断思念着远方的云彩。秦地的春天已经结束,而商山的花朵却正在盛开。鸥鸟惊飞,船帆忽然升起,天空中的彩虹在刚刚降下的雨中显现。归期自有时日,耳边的蝉声不断催促着我。

注释:

  • 樽前:酒杯前,表示饮酒的场景。
  • 荆楚:指的是今湖北、湖南一带,古代称为荆楚地区。
  • 秦野:指代秦地的田野,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商山:位于今陕西省,因其春花烂漫而著名。
  • :海鸥,一种水鸟,象征自由与远方。
  • :彩虹,象征美好的希望。
  • 蝉声:夏季的蝉鸣,表示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荆楚: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指代南方的文化与风土,寓意深厚的文化背景。
  • 商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提到,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庆馀,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清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送别友人崔秀才前往江陵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思考,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平淡中透着深情,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内心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以“樽前”引入,营造出一种欢聚的氛围,但随之而来的“云外思萦回”却显示了内心的忧愁。诗中对春天的描写,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形成了时间的交错与情感的层次。

诗的后半部分,鸥鸟的惊起和雨后的彩虹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流露出一种生机与希望。而最后一句“自有归期在,蝉声处处催”则隐含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归乡的期盼,蝉声成为时间流逝的象征,催促着归期的到来。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流露中,层层递进,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樽前荆楚客”:在酒桌前,荆楚的朋友。
    • “云外思萦回”:心中对远方的思念不断回旋。
    • “秦野春已尽”:秦地的春天已经结束。
    • “商山花正开”:商山的花正值盛开之际。
    • “鸥惊帆乍起”:海鸥受到惊吓,船帆突然升起。
    • “虹见雨初来”:刚下过雨,天空中出现彩虹。
    • “自有归期在”:归期自会到来。
    • “蝉声处处催”:蝉声在四处催促着。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秦野春已尽,商山花正开”对仗工整,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通过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的别离与归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与自然变化,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友情与欢聚。
  • :象征着思念与远方的寄托。
  • :代表生命与希望,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象征自由与流动,暗示人生的变化。
  • :象征美好的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樽前荆楚客”中的“樽”指的是什么?

    • A. 酒杯
    • B. 书籍
    • C. 朋友
  2. “蝉声处处催”中的蝉声象征了什么?

    • A. 快乐
    • B. 时间的流逝
    • C. 离别的悲伤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朱庆馀的《送崔秀才游江陵》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但朱庆馀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阔的景象与豪情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