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至寂禅师》

时间: 2025-01-01 16:10:37

处世唯披衲,禅门几岁寒。

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

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意思解释

赠至寂禅师

原文展示:

处世唯披衲,禅门几岁寒。
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门长掩,相逢草自残。
有时寻道侣,飞锡度峰峦。

白话文翻译:

在世间只穿着僧袍,禅门之路已走了多少年。
法理空无一物,不受世俗所染,内心的领悟也不需要太多的观察。
整天门都紧闭,见面时草木都已枯萎。
有时想寻找道友,飞锡穿越山峰。

注释:

  • 披衲:披上僧侣的袍子,象征出家修行。
  • 禅门:指禅宗,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 法空:法理的空无,指的是不被世俗事物所染污。
  • 性悟:内心的领悟和理解。
  • 竟日:整天,表示时间的延续。
  • 飞锡:指僧侣手中的锡杖,象征旅行与传道。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朱庆馀,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著称。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诗人与至寂禅师相识期间,表达对禅宗的深刻理解与对道友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禅宗修行的境界与心境。开头两句以“处世唯披衲”表明了作者的身份与处境,强调了出家人对世俗的超脱。接下来的“法空无所染,性悟不多看”则表达了一种对法理的深刻理解,强调修行者内心应保持清净,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诗中“竟日门长掩”一语,展现了修行的孤独与宁静,似乎隐喻着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最后的“有时寻道侣”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精神伴侣的渴望。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修行生活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内心自省与追求自由的深思,展现了禅宗的深邃与奥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处世唯披衲”:身处世间,却只穿着僧袍,表明作者的身份和选择。
    2. “禅门几岁寒”:在禅宗的道路上已走了多少个寒冬,暗示漫长的修行过程。
    3. “法空无所染”:法理空无,心灵不被世俗所污染,体现了修行的境界。
    4. “性悟不多看”:内心的领悟,不需要过多外在的事物来影响。
    5. “竟日门长掩”:整天守着闭门的状态,象征修行的独处与深思。
    6. “相逢草自残”:遇见时草木已枯,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7. “有时寻道侣”:偶尔想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体现人性的孤独。
    8. “飞锡度峰峦”:用锡杖穿越山峰,象征着修行的艰辛与对道理的追寻。
  •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整天门长掩”与“有时寻道侣”,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2. 隐喻:如“飞锡”象征修行者的精神追求与旅行。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孤独,体现了修行者对真理的追求与对道友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披衲”:象征出家和修行。
  • “寒”: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修行的艰辛。
  • “法空”:象征内心的清净与无欲。
  • “草自残”:象征时间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禅门”是指什么?
      A. 道教
      B. 禅宗
      C. 佛教
      答案:B

    2. “法空无所染”这一句想表达什么?
      A. 法理杂乱
      B. 心灵清净
      C. 追求世俗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飞锡”象征什么?
      A. 普及教育
      B. 旅行与传道
      C. 财富积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1. 《无题》- 李商隐
    2. 《静夜思》- 李白
  • 诗词对比

    • 比较朱庆馀的《赠至寂禅师》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但前者更倾向于哲理的思考,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庆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