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8:21:29

大好楼台欲住难。

暂寻幽事画桥边。

树含龙井明前雨,帆带潇湘转处烟。

寻药去,采芝还。

水天闲话鬓丝寒。

归来拣得松针笔,细写溪南数朵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好楼台欲住难。
暂寻幽事画桥边。
树含龙井明前雨,
帆带潇湘转处烟。
寻药去,采芝还。
水天闲话鬓丝寒。
归来拣得松针笔,
细写溪南数朵山。

白话文翻译:

这美好的楼台虽然想要停留,却难以驻足。
暂时寻求一些幽静的事情,在画桥边打发时光。
树木在前雨的滋润下,仿佛含着龙井的清香;
船只在潇湘水域轻轻摇曳,似乎在随风而行,消失在烟雾中。
我去寻药,回来采摘芝草。
在这水天相接的地方,聊起些闲话,鬓发已微微发寒。
归来时,我捡到松针做成笔,
细细描写溪南的几朵山花。

注释:

  • 楼台:高楼和台榭,指美丽的景致。
  • 幽事:幽静的事情,指恬淡的生活或活动。
  • 龙井:指龙井茶,代表清香的茶水。
  • 潇湘:指湘江,泛指湖南地区,常与水乡风光相关。
  • 寻药:指采药,隐喻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
  • 松针笔:用松针制作的笔,象征自然的创作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生于文人荫庇的环境,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樊增祥游历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诗,诗人以悠然的心态,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开篇便描绘了楼台的美好,却因种种原因无法驻足,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接着,诗人转而寻幽静之所,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中宁静时刻的珍惜。

“树含龙井明前雨,帆带潇湘转处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雨后清新的气息和潇湘水乡的魅力。这种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状态交织,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最后两句中,诗人归来后用松针作笔,细写溪南的山花,表现出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流露出一种恬淡和洒脱的情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好楼台欲住难:美好的楼台想要停留,却难以驻足,表露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暂寻幽事画桥边:在此处寻找幽静之事,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树含龙井明前雨:树木经过雨水的滋润,展现出自然的清新。
    • 帆带潇湘转处烟:船只在潇湘水域间游弋,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意境。
    • 寻药去,采芝还: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追求。
    • 水天闲话鬓丝寒: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友人闲聊,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友谊。
    • 归来拣得松针笔:归来时捡到松针,象征自然的创作灵感。
    • 细写溪南数朵山:细腻地描写溪南的几朵山花,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比作承载龙井的容器,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树木在雨后“含”着清香,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楼台:象征美好与宁静的生活空间。
  • 龙井:象征清新和品质的生活。
  • 潇湘:代表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感。
  • 松针:象征自然创作的灵感与简朴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楼台”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美好的景致
    B. 生活的烦恼
    C. 诗人的回忆
    D. 自然的荒凉

  2. 诗中提到的“松针笔”象征什么? A. 诗人的身份
    B. 对自然创作的热爱
    C. 生活的复杂
    D. 友谊的温暖

  3.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消极与悲伤
    B. 轻松与愉悦
    C. 忧伤与失落
    D. 激昂与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樊增祥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李清照的诗更注重情感的表达,而樊增祥则偏重于生活细节的描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樊增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