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令·月华收》
时间: 2025-01-17 09:4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莲令·月华收
作者:柳永 〔宋代〕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
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
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
隐隐两三烟树。
白话文翻译:
月亮的光辉渐渐消退,天空云淡霜白,天色微明。
此时正值西行的旅人心中苦闷。
翠娥握着他的手送他到离别的地方,轻声开了朱红色的门。
她那娇美的面容在晨曦中静静地伫立,
无言却泪流满面,心中苦痛难忍,难以回首。
一只小舟急促地划过波涛,
他贪恋着前方的风景,怎能体会到离别的愁绪,
心中万般苦楚,只能默默饮恨,无人倾诉。
再次回首,却已看不见重重的城墙,
在寒冷的江水天际,隐约可见两三株烟树。
注释:
- 月华收:月光逐渐消失。
- 云淡霜天:天色晴朗,霜冷的早晨。
- 西征客:向西方出征的旅人。
- 翠娥:指美丽的女子。
- 朱户:红色的门,象征着温暖的家。
- 千娇面盈盈:形容女子面容娇美,眼中含泪。
- 兰舟:小船,象征离别的工具。
典故解析:
- 兰舟:古代诗词中常用兰舟来象征离别与旅程,赋予了舟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 隐隐两三烟树:描绘了远方的朦胧景象,象征思念与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以其婉约词风和对爱情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词多描绘离别、思念与悲伤,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词写作于柳永的流亡生涯之中,表达了他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以及离别时的苦痛心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采莲令·月华收》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词作。开篇的“月华收,云淡霜天曙”便为整首词营造了清冷而又孤寂的氛围,月光的消逝象征着离别时光的流逝,云淡霜重则映衬出心中难以承受的苦楚。接下来的描写中,翠娥与西征客的送别场景更是让人心生惆怅。翠娥的执手、开门,充满了温情,却又无奈地面临离别。诗中的“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贪行色岂知离绪”一语,揭示出旅人对前方未知的向往和对离别愁苦的无知,展现了人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矛盾与挣扎。最后“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思念与孤独,仿佛在呼喊着那份无法回头的情感。整首词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将离别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暗示着离别的时刻。
- 西征客此时情苦:表现了旅人心中的苦楚。
-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展现了送别的细腻情感。
-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深刻表现了女子的悲伤与不舍。
-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暗示离别的急迫与无奈。
-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揭示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
-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最后的回望,充满了失落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兰舟”比喻离别。
- 拟人:如将感情赋予自然景象,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个人在面对人生抉择时的惆怅与无奈,传达出深刻的思乡情绪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华:象征离别的时刻。
- 云淡霜天:代表清冷的情感。
- 翠娥:美好而又无奈的情感象征。
- 兰舟:象征着旅程与离别的工具。
- 烟树:象征思念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月华收”意指什么?
A. 月亮升起
B. 月亮消退
C. 月亮圆满
D. 月亮缺失 -
诗中“翠娥”指的是谁?
A. 旅人
B. 美丽的女子
C. 老人
D. 朋友 -
整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
B. 离别与思念
C. 战争
D. 自然景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相见欢》和《采莲令》都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已逝美好时光的怀念,后者则更注重现实中的离别与痛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柳永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