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凤栖梧》

时间: 2025-01-01 12:58:58

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

鸳鸯绣被翻红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凤栖梧
作者: 柳永 〔宋代〕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优雅的夜晚,夜色静谧而温暖,诗人在蜀锦和地衣的装饰下,漫步于曲折的回廊,寻找着心中的情感。新月高悬,玉砌雕栏的美景映入眼帘,朱红的门半掩着,似乎在等待与人相望。温暖的香气从熏炉中飘出,柔软的帐子让人倍感温馨,玉树琼枝在微风中轻轻相依。随着酒意渐浓,诗人的思绪也随之荡漾,鸳鸯绣被被翻开,仿佛波动着春天的浪漫。

注释

  • 蜀锦:一种产于四川的精美丝织品。
  • 地衣:地面上的苔藓或草木,形容环境的优雅。
  • 玉砌雕阑:用玉石砌成的雕花栏杆,象征高贵与美丽。
  • 朱扉:红色的门,代表着温暖与期盼。
  • 旋暖熏炉:指香炉散发出的温暖香气,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鸳鸯绣被:绣有鸳鸯的被子,象征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号少逸,北宋著名的词人,以其词风婉约动人而著称。他的词多描写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爱情的细腻表达,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蝶恋花·凤栖梧》创作于宋代,正值城市繁华,文人雅士生活优越,情感表达也愈加细腻,尤其是在酒宴、花前月下的场合中,柳永通过此词传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词展现了柳永对细腻情感的深刻把握,开头部分以“蜀锦地衣”描绘了一个华美的环境,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接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下的玉砌雕栏似乎承载着无尽的思念与期盼。词中“朱扉半掩人相望”一句,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似有若无的相对望,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将氛围推向高潮,温暖的熏香和柔软的帐子都让人倍感亲切,犹如爱情的温暖拂面而来。最后一句“鸳鸯绣被翻红浪”,不仅点明了词的主题,还将思绪带入春天的浪漫之中,展现出一种轻盈的情感流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与情感渲染,成功地营造出一个既优雅又充满恋爱情愫的氛围,令人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锦地衣丝步障:描绘了华美的环境,蜀锦和地衣的装饰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
  2.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表现了夜晚的静谧与诗人的悠闲,情感的探索与寻觅。
  3. 玉砌雕阑新月上:新月高悬,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4. 朱扉半掩人相望:红色的门半掩,暗示着情感的含蓄与期待。
  5. 旋暖熏炉温斗帐:描绘出温暖的环境,暗示着爱情的温柔。
  6.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树木的美丽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缠绵。
  7. 酒力渐浓春思荡:酒意渐浓,思绪随之荡漾,展现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8. 鸳鸯绣被翻红浪:最后一句以鸳鸯被子象征爱情的浪漫与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与情感相结合,提升了诗的美感。
  • 拟人:通过“人相望”赋予环境以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对仗:词中使用了一些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题围绕着爱情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温馨、浪漫爱情的向往与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渲染,展示了人们在宁静夜晚的思绪与感受,表现了一种既美好又轻盈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锦:象征奢华与美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新月:象征希望与美好愿望,暗示爱情的美好。
  • 鸳鸯:象征忠贞的爱情,代表着情侣之间的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锦”主要代表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奢华与美丽
    • C. 自然的纯朴
    • D. 战争的悲惨
  2. 词中“朱扉半掩人相望”的意思是什么?

    • A. 没有人在看
    • B. 期待与人相见
    • C. 门被锁住
    • D. 人们在争吵
  3. 这首词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人生的感慨
    • B. 对爱情的追求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柳永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都擅长描写爱情,但柳永的词更显细腻婉约,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女性的柔情与坚韧。
  • 柳永 vs. 苏轼:柳永的词多描绘个人情感,苏轼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宋词选》
  • 《柳永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