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明归越觐亲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天西白云天东飞,
乌台春之乌依依。
高堂游子归未归,
堂前春草生春晖。
行行舟发彭郎矶,
勿遣霜霜露露沾人衣。
白话文翻译:
天边的白云在西方飘飞,
乌台旁的春天乌鸦依依不舍。
高堂上的游子还未归来,
堂前的春草在春光中生长。
船只缓缓驶出彭郎的码头,
不要让霜露沾湿他的衣裳。
注释:
- 白云:指天空中的云彩,象征着游子离开家乡的情景。
- 乌台:乌台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处的环境,也象征着离别时的情感。
- 高堂:指家中高大的厅堂,象征着温暖的家庭。
-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这里特指诗人的朋友杨明。
- 彭郎矶: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可能是诗人所熟悉的水边或码头。
- 霜霜露露:形容天气寒冷,露水和霜霜沾湿衣物,表现出对游子的关怀。
典故解析:
乌台春:古代文人常以乌鸦作为离别的象征,暗指离别的哀愁。
彭郎:可能指代一个著名的渡口或地名,象征着离别的场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生活在元朝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展现出浓厚的乡愁情怀。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朋友杨明即将返回越地探亲之际写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依依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之情。首句“天西白云天东飞”以白云的流动引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距离的遥远,让人感受到游子离家之久。接着“乌台春之乌依依”用乌鸦的依依不舍,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情感。诗中通过春草的生长和温暖的春晖,映衬出家乡的美好与温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随着“行行舟发彭郎矶”,诗人描绘了游子即将启程的场景,充满了期待与忧虑。最后一句“勿遣霜霜露露沾人衣”,则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西白云天东飞”:描绘了天空的白云,象征着游子远行的情景。
- “乌台春之乌依依”:用乌鸦的依依不舍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
- “高堂游子归未归”:强调游子尚未归家,增加了思念的情感。
- “堂前春草生春晖”:春草的生长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也暗示着家乡的温暖。
- “行行舟发彭郎矶”:描绘游子乘船离去的场景,表现了离别的现实。
- “勿遣霜霜露露沾人衣”:表达了对游子的关心,期望他平安无事。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天西白云,天东飞”,形成了整齐的对仗结构。
- 比喻:乌鸦象征离别的哀愁,暗含了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 拟人:春草和乌鸦的情感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让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游子的思念与关怀,以及对家庭温暖的眷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寄托,展现了人际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白云:象征着游子的远行与离别的惆怅。
- 乌鸦: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情感,增添了离别的哀伤气氛。
- 春草:象征着家乡的生机与温暖,代表了回归的希望。
- 舟:象征着旅途与离开,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乌台”象征什么?
- A. 亲情
- B. 离别
- C. 乡愁
- D. 再会
- 答案:B. 离别
-
诗人为谁写的这首诗?
- A. 自己
- B. 朋友杨明
- C. 家人
- D. 同学
- 答案:B. 朋友杨明
-
“勿遣霜霜露露沾人衣”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恐惧
- C. 关怀
- D. 忧愁
- 答案:C. 关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强调友情与志向,显得更加豪迈。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象征离别与思念,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