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咏
作者: 陆游 〔宋代〕
平生万事付憨痴,
兀兀腾腾到死时。
夜踏乱云过略彴,
晓分寒溜注军持。
束薪山客招烹石,
渡海蕃僧乞制碑。
作个生涯君勿笑,
拄天勋业亦儿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与反思。诗中说,自己一生的事情都交给了憨痴与无知,直到死去依然如此。夜间在乱云中行走,早晨时分又在寒流中注视着军队的持久。像山中的客人招呼着来烹煮石头,渡海的僧人乞讨立碑。最后,作者希望别人不要嘲笑他这种生活,仿佛支撑着天的勋业也只是一种游戏。
注释:
- 平生:一生,指作者的整个生活。
- 万事:所有事情,这里指的是作者的生活经历。
- 憨痴:形容人傻或愚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无知的状态。
- 兀兀腾腾:形容心中无所依靠,漂浮不定的状态。
- 夜踏乱云:夜晚在混乱的云层中行走,形象地描绘了不安定的生活状态。
- 寒溜:清冷的水流,指早晨的寒气与静谧。
- 束薪:捆好的柴火,常用于烹饪,象征生活的朴素与艰辛。
- 蕃僧:外国僧人,指从异国而来的僧人,代表多元文化的交融。
- 制碑:立碑,象征着留名于世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反映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陆游的诗风豪放、清新,尤其擅长表达 patriotism 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感悟。经历了多次政治挫折与个人磨难,陆游在这首诗中诉说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与淡然。
诗歌鉴赏:
《自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体现了陆游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全诗以轻松的语气描绘了自己一生的种种经历,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无奈。开头两句“平生万事付憨痴,兀兀腾腾到死时”,带有自嘲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所作为的理解和接受,人生的诸多事情似乎都在他的憨痴中消逝。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夜与晓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不易。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从“夜踏乱云”到“束薪山客”,呈现了一个多元而复杂的生活场景。夜晚的孤独与清晨的希望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辩证理解。尤其在“渡海蕃僧乞制碑”中,陆游不仅表达了对文化交流的认同,也暗示了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在幽默与自嘲中透露出一种淡然的智慧,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接受与理解。最后一句“作个生涯君勿笑”,既是对他人看法的回应,也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坚守,展现了陆游乐观豁达的性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生万事付憨痴:作者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与事情视为无知的付出,体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 兀兀腾腾到死时:即使到死,自己依然漂浮不定,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夜踏乱云过略彴:夜晚在云间行走,象征人生的迷茫与不安。
- 晓分寒溜注军持:早晨的冷流映照出生活的清冷与现实的坚持。
- 束薪山客招烹石:山中客人简朴的生活反映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渡海蕃僧乞制碑:在异国的僧人乞讨,象征文化与生活的交融。
- 作个生涯君勿笑:作者希望他人不要嘲笑自己的生活选择,展现出坚守自我的态度。
- 拄天勋业亦儿嬉:将自己的成就与孩童的嬉戏做比较,传达出对人生成就的轻松看法。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夜踏乱云”比喻人生的迷茫与不安。
- 对仗:如“束薪山客”与“渡海蕃僧”,形成鲜明对比,展示生活的多样性。
- 夸张:如“拄天勋业”,强调自我成就的轻松与幽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回顾,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理解与接受。陆游以轻松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憨痴”,传达出一种乐观与坚韧的情感基调,强调了生活的本质在于心态的平和与自我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憨痴:代表一种无知和懵懂。
- 乱云:象征人生的迷惘与复杂。
- 寒溜:喻指生活的艰辛与清冷。
- 山客:象征简朴的生活态度。
- 蕃僧:代表文化的交融与对他者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平生万事付憨痴”意指什么? a) 一生的经历都付诸东流
b) 一生的事情都与无知有关
c) 一生的幸福都与憨痴有关 -
“夜踏乱云”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幸福的追求
c) 对过去的怀念 -
“作个生涯君勿笑”中,作者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a) 不要看轻自己的生活
b) 认为自己的生活很有趣
c) 要求他人对自己多加关注
答案:
- b) 一生的事情都与无知有关
- a) 对未来的迷茫
- a) 不要看轻自己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陆游同为忧国忧民的诗人,但杜甫的作品更倾向于对社会现实的直接描写,而陆游则更多通过个人的生活感悟来表达情感。陆游在《自咏》中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而杜甫在《登高》中则通过悲壮的语调传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这种对比展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