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题黄宁洞天吹笛台)》

时间: 2025-01-04 06:55:51

苍崖叠嶂。

有路梯云上。

忽见地平方数丈。

坐石风林相向。

凤膺时作龙声。

夜深惊动寒星。

几点光芒欲下,傍人头上来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题黄宁洞天吹笛台)
作者: 张鎡 〔宋代〕

苍崖叠嶂。有路梯云上。
忽见地平方数丈。坐石风林相向。
凤膺时作龙声。夜深惊动寒星。
几点光芒欲下,傍人头上来听。

白话文翻译:

苍翠的山崖重重叠叠,
有一条小路通向云端。
忽然看见地面平坦,
数丈宽的地方,有石头坐落,微风拂过树林。
笛声时而如凤鸣,时而似龙吟,
夜深时惊动了寒星。
几点星光想要降落,
恰好在旁人的头上,倾听着笛声的美妙。

注释:

  • 苍崖:青翠的山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 叠嶂:重叠的山峰,形容山势高耸。
  • 梯云:如同梯子般的山路,通往云端。
  • 平方数丈:指地面宽阔,约有数丈的面积。
  • 凤膺:指笛声如凤鸣,形容乐声的美妙。
  • 寒星:夜空中的星星,形容夜晚的寂静与清冷。
  • 光芒欲下:星光似乎要降落到地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鎡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黄宁洞天,诗人借助笛声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感悟与对音乐的热爱,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清平乐(题黄宁洞天吹笛台)》是一首描绘自然与音乐交融的诗作。诗的开头以“苍崖叠嶂”引入,展现了一个雄伟而又险峻的山峦景象,给人一种深邃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有路梯云上”这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高处,仿佛是一个山中隐士,沿着小路向更高的境界攀登。

“忽见地平方数丈”描绘了一个开阔的场地,诗人在这里停下,坐在石头上,感受着自然的风声和林中的气息。这种静谧的环境与音乐的结合,使得诗人能够在夜深人静之时,聆听到“凤膺时作龙声”的笛音,笛声时而悠扬,时而激昂,恰似自然中各种生灵的吟唱。

最后两句“几点光芒欲下,傍人头上来听”,则将视线转向星空,星光仿佛要降落到人间,诗人与自然的互动更加紧密,音乐与光影交融,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结合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妙,也反映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苍崖叠嶂:描写山的高大与险峻,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2. 有路梯云上:引导读者想象一条通向天际的道路,象征通向理想与自由的向往。
  3. 忽见地平方数丈:突显出一个宽阔的空间,形成与山脉的对比,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4. 坐石风林相向:展示了诗人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坐在石头上,感受风的轻拂。
  5. 凤膺时作龙声:音乐的美妙,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共鸣。
  6. 夜深惊动寒星:夜的宁静被音乐打破,形成一种对比。
  7. 几点光芒欲下:星光的降落,暗示着自然的灵动。
  8. 傍人头上来听:人与自然、音乐之间的亲密关系,增添了诗的趣味和生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膺时作龙声”将笛声比作凤鸣与龙吟,增添了音乐的美感。
  • 对仗:如“坐石风林相向”与“夜深惊动寒星”,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音乐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崖:象征自然的高大与伟岸,蕴含一种崇高的美。
  • 笛声:代表音乐的灵动与自由,表达诗人对艺术的热爱。
  • 寒星:象征夜的宁静与神秘,暗示诗人思考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了哪个自然景观?

    • A. 河流
    • B. 山崖
    • C. 平原
  2. 诗人在何处聆听笛声?

    • A. 河边
    • B. 石头上
    • C. 树下
  3. “凤膺时作龙声”中的“凤”与“龙”分别象征什么?

    • A. 美与力量
    • B. 轻与重
    • C. 动与静

答案

  1. B. 山崖
  2. B. 石头上
  3. A. 美与力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音乐的关系,但更侧重于酒与诗的情感交流;而张鎡的《清平乐》则通过笛声与山水的结合,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张鎡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