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采菱)》

时间: 2025-01-19 10:54:10

连汀接渚,萦蒲带藻,万镜香浮光满。

湿烟吹霁木兰轻,照波底、红娇翠婉。

玉纤采处,银笼携去,一曲山长水远。

采鸳双惯贴人飞,恨南浦、离多梦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鎡《鹊桥仙(采菱)》
连汀接渚,萦蒲带藻,万镜香浮光满。
湿烟吹霁木兰轻,照波底红娇翠婉。
玉纤采处,银笼携去,一曲山长水远。
采鸳双惯贴人飞,恨南浦离多梦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水乡景致:水边的芦苇荡连绵起伏,水面上浮动着香气四溢的波光。轻柔的湿烟徐徐吹散,映照在水面上,显得木兰花轻盈动人,水底的红花和翠绿的叶子也显得格外妩媚。采莲姑娘在水边用玉纤采莲,银笼里装着采到的莲蓬,悠扬的歌声在山水间回荡,仿佛将人引向远方。她和心上人一起采莲,却又因南浦的离愁而感到梦短,心中充满了对别离的惋惜。

注释:

  • 连汀接渚:指水边的沙洲相连,水草丰美。
  • 萦蒲带藻:萦绕着芦苇和水草。
  • 万镜香浮光满:比喻水面如万面镜子,反射出迷人的光芒。
  • 湿烟吹霁:湿润的烟雾在雨后变得轻盈。
  • 玉纤:细长的采莲工具,形如玉制。
  • 银笼:用以装采来的莲花的容器。
  • 山长水远:形容山水之间的遥远与悠长。
  • 南浦:指南边的渡口,寓意离别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字子谦,号少山,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致,表达爱情情感,常常融合个人感受与自然环境。

创作背景:

《鹊桥仙》创作于宋代,那时社会经济繁荣,文人群体兴起,词的形式受到广泛推崇。诗中描写的水乡景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鹊桥仙(采菱)》是一首富有诗意的词作,张鎡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水乡的美丽景致和恋爱中的甜蜜与惆怅。开篇以“连汀接渚”描绘出一幅水乡的全景,芦苇荡起伏,水面波光粼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接下来的“湿烟吹霁”则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增添了诗的动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

词中“玉纤采处,银笼携去”,展现了采莲姑娘的娇美与灵动,象征着青春与活力。然而,在欢快的采莲过程中,词人却流露出对离别的感伤,特别是“恨南浦离多梦短”,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们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依然无法逃避现实中的离愁别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连汀接渚:描绘水边的美丽景象,营造出开阔的空间感。
  2. 萦蒲带藻:细致描写水草与芦苇的生长,展现自然的丰富。
  3. 万镜香浮光满:运用比喻手法,形容水面如镜,香气满溢。
  4. 湿烟吹霁木兰轻:描绘烟雾散去后,木兰花轻盈的姿态。
  5. 照波底红娇翠婉:水底花草的美丽,增强了自然的色彩感。
  6. 玉纤采处,银笼携去:突显采莲姑娘的优雅与灵动。
  7. 一曲山长水远:音乐的悠扬与自然的广阔交融在一起。
  8. 采鸳双惯贴人飞:描绘双双采莲的情侣,展现甜蜜。
  9. 恨南浦离多梦短:表达对爱情的遗憾和离别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镜香浮光满”,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水面景色。
  • 拟人:如“湿烟吹霁”,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词句之间形成工整的对仗,使诗词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爱情离愁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对爱情的追求与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乡:象征宁静与美好。
  • 芦苇:象征柔情与纯真。
  • 莲花:象征爱情和纯洁。
  • 烟雾:象征梦幻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致主要是什么?
    A. 山脉
    B. 水乡
    C. 沙漠
    D. 森林

  2. “玉纤”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工具
    C. 一种动物
    D. 一种乐器

  3. 诗中“恨南浦离多梦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1. B. 水乡
  2. B. 一种工具
  3.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鎡《鹊桥仙》与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词皆描绘了自然与情感,但张鎡更侧重于描写水乡的景致,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内心的离愁。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位词人都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但他们的侧重点和情感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反映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学习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