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时间: 2025-01-01 14:05: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人遗我剡溪茗,
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
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
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
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
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
白话文翻译:
越地的人送给我剡溪的茶,
我用金牙和金鼎采得它。
白瓷杯中雪色的茶水飘散着香气,
怎能比得上仙人所饮的美酒呢?
喝一口可以清醒昏沉的睡意,
心情愉悦,满室生辉。
再喝一口使我神清气爽,
犹如飞雨轻轻洒落尘埃。
喝第三口便能悟道,
何须苦思冥想来破除烦恼呢?
这种清高的饮品世人不知,
他们饮酒只是在自欺欺人。
愁苦地看着夜晚的酒坛,
不如在陶渊明的篱下欢笑。
崔侯对茶的品味乐此不疲,
狂歌一曲,惊动众人耳。
谁知道茶道的真谛,
只有丹丘(指李白)才能领悟。
注释:
- 剡溪:指剡溪流域,出产优质茶叶的地方。
- 金牙、金鼎:分别指用金制的茶具,强调茶的珍贵。
- 素瓷雪色:形容茶具洁白如雪,衬托茶的清香。
- 诸仙琼蕊浆:比喻仙人饮用的美酒,形容茶的珍贵和美味。
- 崔侯:指崔石使君,历史上以爱茶闻名的人物。
- 丹丘:指李白,著名诗人,传说能品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和茶道。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茶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品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世俗酗酒的否定。
诗歌鉴赏: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不仅仅是一首关于饮茶的诗,更是一首哲理深邃的作品。诗中通过饮茶的过程,揭示了品茶与人生的关系,表现了诗人追求清高、淡泊的心态。开篇引入剡溪茶,展现了茶的珍贵与独特。接着,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茶的清香和饮茶后的愉悦感受,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随着饮茶的次数增加,诗人感受到的心灵升华与道的领悟,表达了对烦恼的超脱,这与世俗人们醉酒自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在最后,诗人提及崔侯与李白,进一步深化主题,强调真正的茶道不仅在于饮茶的过程,更在于对茶的理解与品味。这种思想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传达了他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人遗我剡溪茗:越地的人民送给我剡溪茶,暗示茶的珍贵。
- 采得金牙爨金鼎:用金牙和金鼎来烹茶,突显茶的高贵。
- 素瓷雪色缥沫香:白瓷杯中茶水清香四溢。
- 何似诸仙琼蕊浆:与仙人饮的美酒相比,茶的独特之处。
- 一饮涤昏寐:饮茶可清醒昏沉的睡意。
- 情来朗爽满天地:饮茶后心情愉悦,精神焕发。
- 再饮清我神:再次饮用,使人神清气爽。
- 忽如飞雨洒轻尘:比喻喝茶的感觉如飞雨轻落。
- 三饮便得道:饮茶三次就能领悟道理。
- 何须苦心破烦恼:不必苦思冥想来解烦恼。
- 此物清高世莫知:茶的高洁品质为世人所不知。
- 世人饮酒多自欺:人们饮酒常常是在自我欺骗。
- 愁看毕卓瓮间夜:愁苦地看着夜晚的酒坛。
- 笑向陶潜篱下时:不如在陶渊明的篱下欢笑。
- 崔侯啜之意不已:崔侯对茶的喜爱之情。
- 狂歌一曲惊人耳:饮茶后歌声悠扬,惊动众人。
- 孰知茶道全尔真:谁能理解茶道的真谛。
- 唯有丹丘得如此:只有李白才能领悟其中的奥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忽如飞雨洒轻尘”,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饮茶的乐趣,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清高境界的情感,强调了茶道的哲理与真实。
意象分析:
- 茶:象征清高、纯洁和智慧。
- 酒:象征世俗的享乐与自欺。
- 夜晚:暗示孤独与愁苦。
- 陶渊明:象征隐逸和清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皎然
C. 陶渊明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剡溪茗”代表什么? A. 酒
B. 茶
C. 水
D. 花 -
诗中哪位历史人物与饮茶有关? A. 崔石使君
B. 陶渊明
C. 李白
D. 苏东坡
答案:
- B
- B
- A, B, C(均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反映隐逸生活的诗作,主题相近。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饮酒的情感与哲理。
诗词对比:
- 《饮茶歌》与陶渊明的《饮酒》对比:两者均强调对自然的感悟,前者偏重于茶的清高,后者则多表现酒的豪情,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茶文化史》
- 相关古诗词解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