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作者:杨万里
一个青童一蹇驴,
九年来往定林居。
经纶枉被周公误,
罢相皈来始读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青少年骑着一头驴子,经过九年时间,往返于定林寺的情景。诗人感叹自己在政治上受到了周公的误导,最终辞去相职,回到这里开始读书。
注释
- 青童:指年轻的少年。
- 蹇驴:指走路比较慢的驴子。
- 经纶:指治国理政的才能。
- 周公误:指周公旦,被后人视为贤明的政治家。这里指的是诗人对政治的失望。
- 罢相:指辞去宰相职务。
典故解析
- 周公:周公旦是周朝的开国功臣,以德行闻名,后世常用其名指代治国理政的智慧。诗中提到周公,暗示了政治上的失误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季子,号诚斋,南宋时期的杰出诗人,以其自然清新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尤其是对仕途的失望和对读书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以其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的“一个青童一蹇驴”,不仅生动描绘了一幅年轻人骑驴行走的画面,也象征着诗人在外漂泊与无奈。接下来的“九年来往定林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途,诗人经过了漫长的九年,似乎在寻求一种归属感。
“经纶枉被周公误”则揭示了诗人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反思与遗憾,周公的名声虽高,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一种误导的象征。这一反思表明,诗人对权力与理想的失落感受到了深刻的震撼,最终选择“罢相皈来始读书”,体现了一种回归与自我救赎的思想。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也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重新审视与选择,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个青童一蹇驴”:描绘了年轻人骑驴的形象,表现出一种稚嫩与无助。
- “九年来往定林居”:强调时间的漫长,暗示寻求知识的决心。
- “经纶枉被周公误”:反映了对政治的失落感,周公的智慧在此变为误导。
- “罢相皈来始读书”:显示出诗人对权力的厌倦,选择回归读书的宁静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用“青童”和“蹇驴”象征年轻人的无奈与迷茫。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对理想的追寻、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以及对读书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意象分析
- 青童:象征年轻、无知与纯真,代表着诗人的初始状态。
- 蹇驴:象征缓慢的前行与生活的艰难,表达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
- 定林寺:象征着知识与宁静,是诗人理想中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童”指的是: A. 年轻的少女
B. 年轻的少年
C. 中年人 -
“经纶”在诗中表示什么? A. 读书的兴趣
B. 治国理政的才能
C. 生活的无奈 -
诗人最终选择的生活方式是: A. 继续仕途
B. 归隐读书
C. 旅行四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杨万里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但杜甫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悲痛,而杨万里则反映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转变。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的不同,体现了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
参考资料
- 《杨万里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