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时在京都)》
时间: 2025-01-19 22:32: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卧病(时在京都)
许浑
寒窗灯尽月斜晖,
佩马朝天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
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
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
卧闻燕雁向南飞。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窗边,灯光已经熄灭,月光斜照着窗外。我佩戴着马具,独自关上了门扉。清晨的露水已经使秦塞的柳树凋零,白云在空中悠然飘荡,越过山峦。生病时送别朋友,实在难以割舍,梦中回到故乡,却又无法归去。唯有寄书一封,却总也寄不出去,躺在床上听到燕雁南飞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窗:寒冷的窗户,表现出诗人病中孤独的环境。
- 灯尽:灯光熄灭,暗示夜晚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 佩马:佩戴马具,表示诗人曾经出行的身份。
- 秦塞:指秦地的边塞,象征着遥远的故乡。
- 梦里还家不当归:在梦中回到家中,却不能真正回去。
典故解析:
- 燕雁向南飞:燕子和雁是候鸟,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44年,卒于908年,字子安,号孤云。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许浑生病期间,他身处京都,心中充满对故乡的乡愁以及对朋友的思念,反映了他在病中孤寂的情感。
诗歌鉴赏:
《卧病(时在京都)》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在病榻之上,透过窗外的景象,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自身的孤独。开头两句以“寒窗灯尽月斜晖”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而“佩马朝天独掩扉”则表现了诗人曾经的风光和如今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清露的凋落和白云的飘荡,暗示了人生的无奈和时光的流逝。诗人在病中送别朋友,难以割舍,表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特别是“梦里还家不当归”,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梦境中的归属感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交织,让人倍感心痛。
最后两句“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则表现出诗人对外界消息的渴望和对故乡的牵挂。燕雁南飞的意象如同诗人的心情,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许浑作为唐代诗人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窗灯尽月斜晖:冬夜窗边孤寂,灯火熄灭,月光倾斜,营造出一种孤独氛围。
- 佩马朝天独掩扉:诗人曾有壮志,佩戴马具却独自在家,隐喻他如今的无奈。
- 清露已凋秦塞柳:春天的露水已经滋润过秦地的柳树,如今已然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白云空长越山薇:白云在空中漂浮,似乎在越过遥远的山峦,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向往。
- 病中送客难为别:生病时送别朋友,难以割舍的情感充满了深深的遗憾。
- 梦里还家不当归:在梦中回到家乡,却无法真正归去,反映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 惟有寄书书未得:尽管有寄信的愿望,但始终未能实现,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
- 卧闻燕雁向南飞:躺在床上听见燕雁南飞的声音,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思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诗人的情感,如“白云空长”比喻他心中的惆怅。
- 对仗:诗中多处体现对仗工整的结构,如“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
- 拟人:让自然景象具有人情,如“卧闻燕雁向南飞”,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对故乡的思念、朋友的牵挂,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细腻与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窗:象征孤独的生活状态。
- 灯尽:象征着希望和生活的消逝。
- 清露: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 白云:象征着自由和流逝的时间。
- 燕雁:象征着思乡之情和季节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佩马”指的是什么? A. 马具
B. 朋友
C. 故乡 -
诗人在病中最想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思乡与孤独
C. 愤怒 -
“清露已凋秦塞柳”中,秦塞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南
B. 秦地
C. 洛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也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卧病》:两者都表现了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简单直接,而《卧病》则通过病榻的状态表达了深层的孤独感和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选集。
- 《诗经》:对后世诗词影响深远的作品。
- 《唐诗鉴赏辞典》:关于唐诗的详细分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