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刘秀才(一作留别裴秀才)》
时间: 2025-01-17 09:1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鄠杜花。
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
白话文翻译:
三次献身却无功劳,珍贵的美玉也有瑕疵。
更何况我还带着书剑,游荡在天涯海角。
孤舟夜里告别潇湘的细雨,
春日的广陌上,期盼着鄠杜的花开。
灯下水中萤火虫闪烁,突然惊起滩边斜飞的雁群。
万里关山秋风急促,
我遥望故乡的山,却始终无法到达。
注释:
- 三献:指三次献身,表达无功的感慨。
- 无功:没有成就、功劳。
- 瑕:指缺点、瑕疵。
- 书剑:象征文人和武人的结合,代表追求理想与报国之志。
- 孤帆:孤独的帆船,象征离别。
- 潇湘:指湘江,南方著名的江河,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广陌:宽阔的道路,象征春天的生机。
- 鄠杜花:鄠杜,地名,春天开花的地方。
- 灯照水萤:灯光照亮水面上的萤火虫,营造出静谧的夜景。
- 棹惊滩雁:划船时惊动了滩边的雁,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关河万里:形容路途遥远,关山河流交错。
- 秋风急:秋风呼啸,暗示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急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字孟容,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92年,卒于公元865年,河东人,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之一,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许浑与友人刘秀才(或裴秀才)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远行的感慨,生动地描绘了离别时的心境。
诗歌鉴赏:
《别刘秀才》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以“三献无功玉有瑕”开场,借用玉石的瑕疵引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既表现了谦逊的态度,又流露出内心的失落感。接着,诗人提到书剑,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显示出他对理想的坚持与向往。
“孤帆夜别潇湘雨”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孤独的船帆在细雨中显得格外凄凉,表现出离愁别绪。接下来的“广陌春期鄠杜花”则转而描绘春天的生机,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的期盼,形成了情感的对比。
后半部分,灯下水萤与滩雁飞散的描写,展现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转瞬即逝。最后一句“望见乡山不到家”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归乡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使得离别之情愈加浓烈。
整首诗在意象的丰富性与情感的深邃性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献无功玉有瑕:表达自我反思,尽管努力但仍感失落。
- 更携书剑客天涯:表明离别后,依然怀抱理想,继续追求。
- 孤帆夜别潇湘雨:孤独的旅途,离愁别绪,情感深切。
- 广陌春期鄠杜花:春天的期待与希望,形成情感的对比。
- 灯照水萤千点灭:自然景象与人生旅途的短暂交织。
- 棹惊滩雁一行斜:生动的自然描写,突显离别的情景。
- 关河万里秋风急:遥远的旅途与时间的急迫感。
- 望见乡山不到家: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旅途,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拟人:萤火虫与雁群的描写,使自然更具生命气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友人的告别,展现了人生的旅途与对理想的追求、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刻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帆:象征孤独与离别。
- 潇湘雨:代表忧伤与离愁。
- 书剑:象征理想与追求。
- 春花:希望与生机的象征。
- 水萤:生命短暂的象征。
- 乡山: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孤帆”主要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离别
- C) 旅行
- D) 友情
-
“三献无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何种情感的反思?
- A) 骄傲
- B) 失落
- C) 满足
- D) 愤怒
-
诗中“秋风急”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悠闲
- B) 急迫
- C) 宁静
- D) 祥和
答案:
- B) 离别
- B) 失落
- B) 急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许浑《别刘秀才》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但许浑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王之涣则表达了壮志凌云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诗词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