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居寄友人》
时间: 2025-01-04 11:4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山居寄友人
杜荀鹤 〔唐代〕
野吟何处最相宜,春景暄和好入诗。
高下麦苗新雨后,浅深山色晚晴时。
半岩云脚风牵断,平野花枝鸟踏垂。
倒载干戈是何日,近来麋鹿欲相随。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山中吟唱,在哪儿最为适宜呢?春景温暖和煦,正好适合作诗。
刚下过雨的麦苗在高低不平的土地上显得格外青翠,傍晚时分的山色在阳光下显得深浅交错。
半山岩石的云脚被风吹断,平坦的原野上,花枝摇曳,鸟儿轻轻踏落。
我何时才能放下武器,安静地享受这宁静的日子,最近的日子里,麋鹿也想要和我作伴。
注释:
- 吟:吟唱、吟咏。
- 相宜:相符合、合适。
- 暄和:温暖、和煦。
- 高下麦苗:指麦苗在不同的地方生长,形成高低起伏。
- 浅深山色:山的颜色因光线变化而呈现出深浅不一。
- 半岩云脚:半山腰的云彩。
- 牵断:被风吹散。
- 倒载干戈:放下武器,归于平静。
- 麋鹿:一种温和的动物,象征宁静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荀鹤(约850—904),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游,晚号山人。生于盛唐,曾任官职,后因政局动荡而隐居山林。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杜荀鹤隐居山中之时,正值春季,他借助春日的景色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及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春日山居寄友人》通过细腻的春日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向往的隐居生活。首句“野吟何处最相宜”便引出全诗的主题,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在春日的暖阳下,在哪里吟唱最合适。接下来的两句细描麦苗和山色,生动地描绘出雨后春景的美丽,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敏感。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反映出他对时局动荡的无奈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中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交融,形成了简洁而深刻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询问在春日里,哪里吟唱最为合适,表明对春光的珍视。
- 第二句:春景温暖如春风化雨,适合吟咏作诗,体现出春天的生机。
- 第三句:描绘新雨后的麦苗,生机勃勃,山色因晚晴而美丽。
- 第四句:描绘半山腰的云被风吹散,平野上花枝摇曳,生动的春日图景。
- 第五句:抒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何时才能放下武器,归于宁静。
- 第六句:麋鹿作为自然的象征,渴望与自然为伴,体现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麦苗与山色的描写,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春日的气息。
- 拟人:花枝和鸟儿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气息。
- 对仗:如“高下麦苗”和“浅深山色”,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在动荡时代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新生与希望。
- 麦苗:代表着生命的勃发和丰收的希望。
- 山色:描绘自然之美,象征宁静与安逸。
- 麋鹿:象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色主要是?
- A. 秋天的落叶
- B. 春天的花草
- C. 冬天的雪景
-
“倒载干戈”中的“干戈”指的是什么?
- A. 武器
- B. 工具
- C. 食物
-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渴望与向往
- C. 恐惧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杜荀鹤的《春日山居寄友人》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居生活的理想,但杜荀鹤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王维则偏重秋天的沉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