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17 09:48:43

细认杭襟痕旧涴。

记曾侧帽簪花朵。

悟彻浮生蛾赴火。

都尝过。

咸酸味海教人堕。

春去园林筵罢坐。

闭门领略閒功课。

灯影娟娟花可可。

千万颗。

檐珠的砾茅龙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作者:杨玉衔 〔清代〕

细认杭襟痕旧涴。
记曾侧帽簪花朵。
悟彻浮生蛾赴火。
都尝过。
咸酸味海教人堕。
春去园林筵罢坐。
闭门领略閒功课。
灯影娟娟花可可。
千万颗。
檐珠的砾茅龙唾。

白话文翻译:

细细回忆杭州的旧痕迹。
记得曾经侧着头戴着花朵的帽子。
领悟到浮生如蛾子扑向火焰。
这份经历人人都尝过。
咸酸的海味让人堕落。
春天过去,园林的宴席已结束。
关上门,细细品味闲暇的功课。
灯下影摇曳,花的影子如同可可般美丽。
无数个花影。
屋檐下的珠子如同龙的唾沫。

注释:

字词注释:

  • 杭襟:指杭州的胸襟,意指杭州的风景。
  • :意指留下的痕迹或污垢。
  • :用来固定头发的装饰物。
  • 悟彻:领悟到一切。
  • 蛾赴火:比喻因追求而作出冒险的行为。
  • 咸酸味:形容生活的苦涩和无奈。
  • 筵罢:宴席结束。
  • 閒功课:指闲暇的学习或思考。
  • 灯影娟娟:灯光下的影子摇曳生姿。

典故解析:

  • “蛾赴火”这一形象常用于表达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尽管明知有危险,却还是不自量力地向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生于杭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词创作传统。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优雅而细腻,常带有忧伤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人们内心挣扎之时,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忧虑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渔家傲》在形式上采取了词的结构,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诗中通过对杭州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缅怀。开篇的“细认杭襟痕旧涴”,不仅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思考。

“悟彻浮生蛾赴火”一句,深刻揭示了人们在追寻理想与美好时,常常忽视其中的危险与代价。这种对生活的感悟,透过诗人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一种既沉重又清醒的哲理。

“春去园林筵罢坐”,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宴席的终结,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闭门领略閒功课”来反思生活,展现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灯下的影子、花朵的影像等,形成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画面,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最后的“檐珠的砾茅龙唾”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了极致,描绘出了一种生活的细微与真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认杭襟痕旧涴:在细细回忆杭州的旧景痕迹。
  • 记曾侧帽簪花朵:追忆曾经的美好瞬间。
  • 悟彻浮生蛾赴火:领悟到人生的追求与其带来的风险。
  • 都尝过: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 咸酸味海教人堕:生活的苦涩让人沉沦。
  • 春去园林筵罢坐:春天过去,宴席也随之结束。
  • 闭门领略閒功课:关上门,享受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灯影娟娟花可可:灯下的影子如花般美丽。
  • 千万颗:无数的美好瞬间。
  • 檐珠的砾茅龙唾:生活的细节与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蛾赴火比喻追求理想的冒险。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和意义上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流逝时光的感伤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杭襟:象征着故乡与记忆。
  • :代表追求与冒险。
  • 春去:寓意时间流逝。
  • 灯影:象征着思想的深入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蛾赴火”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乐趣
    • B. 追求理想的冒险
    • C. 对自然的热爱
  2. “春去园林筵罢坐”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伤感
    • C. 兴奋
  3. 诗中“灯影娟娟”描绘了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生活的细节
    • C. 对话情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同样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人生哲思。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玉衔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感受,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豪情。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但都透视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