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寄刘沆(一作寄朱特)》

时间: 2024-10-02 18:05:08

登车误相远,谈笑亦何因。

路入潇湘树,书随巴蜀人。

敛衣寒犯雪,倾箧病看春。

莫负髫年志,清朝作献臣。

意思解释

途中寄刘沆(一作寄朱特)

原文展示:

登车误相远,谈笑亦何因。
路入潇湘树,书随巴蜀人。
敛衣寒犯雪,倾箧病看春。
莫负髫年志,清朝作献臣。

白话文翻译:

登上车子误以为要远行,谈笑之间又为何而起。
道路进入了潇湘的树木,书信寄给了巴蜀的人。
收起衣服,寒风中感受雪的侵袭,打开书箱,病中看春天的景象。
不要辜负了年轻时的志向,清晨就去做朝廷的臣子。

注释:

  • 登车:上车,表示出发。
  • 潇湘:地名,指湘江及其周边地区,风景秀丽。
  • 巴蜀:即四川,古时称为巴、蜀的地区。
  • 敛衣:收起衣服,表示天气寒冷。
  • 倾箧:打开书箱,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病而无法外出的状态。
  • 髫年:指年轻的年纪,形容青春韶华。
  • 献臣:自愿为国效力的臣子,表达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字子遏,号少游,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欢迎,流传至今。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干在旅途中,可能是因与友人分别而寄托情感。诗中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理想的追求,折射出他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个人情感和理想奋斗。

诗歌鉴赏:

《途中寄刘沆》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旅途中与友人刘沆(或朱特)分享内心的思绪。首联“登车误相远,谈笑亦何因”开篇即点出诗人因旅途而生的惆怅,同时又反映出友人间的轻松交谈,形成一种矛盾的情感。接下来的“路入潇湘树,书随巴蜀人”则展现出诗人对故土风光的怀念,潇湘的树木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书信的寄送也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中间两句“敛衣寒犯雪,倾箧病看春”则描写了诗人在寒冷中感受春天的渴望,传达出一种病中对春光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莫负髫年志,清朝作献臣”更是升华了主题,强调了年轻时应当怀有远大志向,不应辜负青春。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寄语,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与激励,展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登车误相远:上了车,误以为要远行,暗示了与友人意外的距离。
  2. 谈笑亦何因:轻松的谈笑为何会产生,反映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3. 路入潇湘树:描写行进中看到潇湘的树木,透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4. 书随巴蜀人:书信寄给巴蜀的人,象征着与友人之间的联系。
  5. 敛衣寒犯雪:收衣以抵御寒冷,突显出环境的恶劣。
  6. 倾箧病看春:打开书箱,病中看春,表达对春天的渴望与生命的思考。
  7. 莫负髫年志:不要辜负年轻时的理想,警醒自己要努力追求。
  8. 清朝作献臣:清晨就去为国效力,表明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登车误相远,谈笑亦何因”,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书信比作情感的寄托,展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排比:如“敛衣寒犯雪,倾箧病看春”,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旅途中的思考,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强调了青春的宝贵和志向的重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潇湘:象征着美丽的自然与故乡的情怀。
  • 寒雪: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冷漠。
  • :象征着生命、希望和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四川
    • B. 湖南
    • C. 广东
    • D. 福建
  2. 诗人希望在清晨做什么?

    • A. 继续旅行
    • B. 努力学习
    • C. 为国家效力
    • D. 写诗
  3. “莫负髫年志”中的“髫年”指什么?

    • A. 中年
    • B. 老年
    • C. 青年
    • D. 婴儿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方干《途中寄刘沆》与杜甫《春望》,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但方干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多了一份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