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生馀习在,时复作微吟。
坐夏莓苔合,行禅桧柏深。
入山成白首,学道是初心。
心地不移变,徒云寒暑侵。
白话文翻译:
这几生的习惯依旧在,时不时地吟诵几句。
在夏天坐在苔藓覆盖的地方,走在深邃的桧树和柏树丛中。
进入山中已至白发苍苍,修行的道理依然是最初的心愿。
心境没有改变,徒然感叹寒暑的侵袭。
注释:
- 馀习:余下的习惯。
- 微吟:轻声吟唱。
- 莓苔:指苔藓,常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 桧柏:指桧树和柏树,常见于深山。
- 白首:形容年老,白发苍苍。
- 初心:最初的心愿或信念。
- 寒暑侵:指四季的变化对心境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唐代诗人,字子建,号云卿,江苏人。方干以诗歌见长,尤其在山水诗方面有较高成就,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方干在一次山中隐居生活时写成,表达他对修行生活的感悟与追求,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方干对人生、自然与修行的深刻思考。开篇便以“几生馀习”引入,表明诗人对于自身修行的执着与坚守,时常吟唱的行为不仅是习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接着通过描绘夏日的自然环境,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苔藓与桧柏的意象,既是对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宁静。进入山中“成白首”,诗人已然年老,却仍然初心不改,展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与追求。最后一句“心地不移变,徒云寒暑侵”更是将诗人的内心状态升华,尽管外界环境变化无常,但他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却始终如一,展示了诗人面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几生馀习在,时复作微吟。”:表达诗人多次轮回的习惯,吟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 “坐夏莓苔合,行禅桧柏深。”:描述诗人在夏日中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安静的禅意。
- “入山成白首,学道是初心。”:诗人已然年老,但对修行的初心始终未变,表现了对理想的坚持。
- “心地不移变,徒云寒暑侵。”: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坚持与宁静不会受到影响。
-
修辞手法:
- 对仗:“坐夏莓苔合,行禅桧柏深。”使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苔藓与树木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持久,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修行的坚持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人生追求的初心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苔藓: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持久。
- 桧柏:象征着高洁与长寿。
- 白首:象征了岁月的无情与人对理想的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干的生平中,他以什么著称?
- A. 书法
- B. 诗歌
- C. 绘画
- D. 音乐
-
“心地不移变”中的“心地”指的是?
- A. 身体
- B. 心灵
- C. 衣物
- D. 食物
-
诗中提到的“寒暑”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丰富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的美丽
-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方干的《赠诗僧怀静》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自然的变幻与人的孤独,而方干则侧重于内心的坚定与不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