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一作卢尚书)》

时间: 2025-01-01 13:42:35

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

倒箧唯求醉,登舟自笑贫。

波移彭蠡月,树没汉陵人。

试吏曾趋府,旌幢自可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一作卢尚书)

束书成远去,还计莫经春。
倒箧唯求醉,登舟自笑贫。
波移彭蠡月,树没汉陵人。
试吏曾趋府,旌幢自可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朋友即将远行的送别情感。诗人把书束好,准备让朋友远去,心中却不再计较春天的光阴。诗人想要醉酒,因而不再介怀贫困的生活。船行水波中,月影摇曳,树影淹没了汉朝的陵墓。曾经作为官吏在府上行走,旗帜和幢幡在眼前显得亲切而温暖。

注释

  • 束书:把书绑好,表示准备告别。
  • 计莫经春:不再计较春天的美好时光。
  • 倒箧:翻倒箱子,表示想要喝酒。
  • 彭蠡月:指彭蠡湖的月亮,象征美好的景色。
  • 汉陵人:指汉朝的亡人,象征历史。
  • 试吏:曾经的官吏,表示诗人曾有的身份。
  • 旌幢:指官吏出行时的旗帜,象征权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字子干,号少岳,出身于士族家庭,以诗名闻于世。他的诗风清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在当时,士人之间的送别是常见的社交礼仪,诗人通过这种形式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人在开头提到“束书成远去”,暗示朋友即将离去,而“还计莫经春”则表现出一种达观的心态,似乎并不在意时光的流逝。这种情绪在后面的“倒箧唯求醉,登舟自笑贫”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诗人通过“醉”来宣泄内心的情感,表达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提到的“波移彭蠡月”和“树没汉陵人”都展现出了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彭蠡湖的月亮象征着美好的理想,而汉陵则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沉思。最后两句中提到的“试吏曾趋府,旌幢自可亲”,则流露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而富有层次感,情感真挚而自然,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束书成远去:把书整齐地束好,准备让朋友远行。
  2. 还计莫经春:不再计较春天的美好光阴,表现出一种洒脱。
  3. 倒箧唯求醉:翻倒书箱,唯求醉酒以解忧。
  4. 登舟自笑贫:登上船,自己对贫困的生活感到自嘲。
  5. 波移彭蠡月:水波荡漾,彭蠡湖的月亮在变化。
  6. 树没汉陵人:树影淹没汉朝的陵墓,寓意历史的无常。
  7. 试吏曾趋府:曾经的官吏在府中行走,表达身份的变化。
  8. 旌幢自可亲:旗帜和幢幡显得格外亲切,怀念过去的权势。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如“束书成远去”与“波移彭蠡月”。
  • 比喻:用“月”象征理想和美好。
  • 拟人:树影似乎在历史中沉淀,赋予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诗人在面对离别时表现出旷达与洒脱,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束书:象征告别与远行。
  • 波移彭蠡月:自然美景与人生理想的结合。
  • 汉陵: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束书成远去”中的“束书”指的是什么?

    • A. 打包的书
    • B. 整理好的书
    • C. 写好的书信
    • D. 手里拿着的书
  2. “登舟自笑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 A. 自卑
    • B. 自嘲
    • C. 自豪
    • D.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彭蠡月”象征什么?

    • A. 过去的记忆
    • B. 美好的理想
    • C. 自然的景色
    • D. 历史的沧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送友人》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同样是送别主题的诗作,杜甫的《送友人》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感情,而方干的这首诗却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