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时间: 2025-01-19 13:23: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作者: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
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
近来长共血争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中的国家与百姓的苦难。
“泽国”的江山已经被卷入了战争的图谋之中,人民却无从计较如何在战争中获得安宁与乐趣。
请你不要再谈论封侯的事情,因为一位将领的功成名就,背后却是无数人的牺牲与死亡。
据说一场战争使得神灵也为之忧愁,边疆的强兵依旧没有停息。
谁说沧江就没有事情发生?近来它的水流中充满了血与战斗的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泽国:指水草丰美的地方,通常指南方或江南地区。
- 樵苏:樵,砍柴;苏,指安逸、快乐。这里指百姓的生活。
- 封侯:指获得封爵和侯位,通常与功勋有关。
- 万骨枯:形容战争中牺牲的人数众多,尸骨成堆。
- 传闻:流传的消息,尤其是不好的消息。
- 沧江:指长江,象征着江河的壮丽与历史。
典故解析:
-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常被引申为报功名的背后,往往是牺牲无数士兵的悲惨事实,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及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唐僖宗广明元年,正值唐朝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众生灵涂炭。诗人通过这一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揭示了战争的惨烈与无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开篇即以“泽国江山入战图”引入,展现出战争对国家的侵扰。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火带来的疾苦,尤其是对平民生活的无情打击。第二句“生民何计乐樵苏”,表现出人民在战乱中失去安宁的无奈与悲伤。接下来的“凭君莫话封侯事”,则是对那些渴望名利的人的冷嘲热讽,指出在战乱中,个人的荣华富贵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真正重要的是无数牺牲的生命。
诗中“传闻一战百神愁”一句,展示了战争的影响不仅限于人间,连神灵也为之忧虑,暗示了其影响之广。接下来的“谁道沧江总无事”,更是进一步强调了即便是风景如画的江河,此时也因战争而满目疮痍,河流中流淌的是鲜血,流动的是战争的悲剧。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显得沉重而悲凉,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心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泽国江山入战图:象征着和平的国土已被战争的阴影笼罩。
- 生民何计乐樵苏:百姓在战乱中难以找回往日的快乐。
- 凭君莫话封侯事:劝告统治者不要再谈及个人荣华。
-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位将领的成功是以无数士兵的牺牲为代价。
- 传闻一战百神愁:战争的消息传遍,连神灵都感到忧虑。
- 两岸强兵过未休:边境仍有强兵驻守,战争并未结束。
- 谁道沧江总无事:谁说长江没有事情发生?
- 近来长共血争流:近来江水流淌着血,象征着战争的残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泽国江山”与“生民何计”,形成音韵和谐的对比。
- 比喻:将战争比作“战图”,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计划与残酷。
- 夸张:如“万骨枯”,突显战争的惨烈与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战争带来的苦痛与悲剧,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了在动荡年代人们的无奈与悲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泽国:水乡,象征着丰饶与安宁,现却被战争所侵扰。
- 樵苏:代表着平民的日常生活,体现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 沧江:象征历史的流淌与战争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泽国”指的是:
A. 贫瘠的土地
B. 水草丰美的地方
C. 高山峻岭 -
诗中提到“万骨枯”主要是为了:
A. 赞美将领的功绩
B. 强调战争的残酷
C. 描述自然景观 -
“生民何计乐樵苏”中的“樵苏”意指:
A. 砍柴与安逸
B. 战争与和平
C. 富贵与贫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 李白《月下独酌》:虽风格不同,但也涉及个人与历史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曹松的《己亥岁二首》与杜甫的《兵车行》均以战争为主题,前者侧重于对个人荣华的讽刺,后者则更注重对战争对百姓影响的直接描绘。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虽有差异,但均反映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人命的惜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全诗》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