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发竹山二首 张嵲 〔宋代〕 天外峰蛮排木杪,江边石气动云根。 凭谁为谢东流水,好送寒声入故园。
白话文翻译:
天边的山峰像是从树梢上排开,江边的石头气息触动了云根。 我该向谁道谢,让这东流的江水,好将寒凉的声音送入我的故乡。
注释:
- 峰蛮:山峰。
- 木杪:树梢。
- 石气:石头上的气息。
- 云根:云的根源,这里指云。
- 凭谁:向谁。
- 东流水:向东流的江水。
- 寒声:寒凉的声音。
- 故园: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文潜,号竹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在旅途中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天外峰蛮排木杪”和“江边石气动云根”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而“凭谁为谢东流水,好送寒声入故园”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通过对“天外峰蛮排木杪”和“江边石气动云根”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诗中的“凭谁为谢东流水,好送寒声入故园”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动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外峰蛮排木杪”:描绘了天边的山峰像是从树梢上排开,展现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
- “江边石气动云根”:描绘了江边的石头气息触动了云根,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气息。
- “凭谁为谢东流水”:表达了对东流江水的感激之情,希望它能将寒凉的声音送入故乡。
- “好送寒声入故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希望寒凉的声音能传入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天外峰蛮排木杪”中的“排木杪”比喻山峰像是从树梢上排开。
- 拟人:“江边石气动云根”中的“动云根”拟人化地描绘了石头气息触动了云根。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凭谁为谢东流水,好送寒声入故园”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情感真挚动人。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峰蛮、木杪、石气、云根、东流水、寒声、故园。
- 详细解释:峰蛮和木杪描绘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石气和云根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气息,东流水和寒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故园象征着诗人的故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天外峰蛮排木杪”描绘了什么景色? A. 天边的山峰像是从树梢上排开 B. 江边的石头气息触动了云根 C. 东流的江水送入故乡 D. 寒凉的声音传入故乡 答案:A
-
诗中的“凭谁为谢东流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东流江水的感激 C. 对旅途的感慨 D.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嵲的其他作品,如《竹山诗集》中的其他诗作。
- 其他宋代诗人描写旅途和故乡的诗作,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诗词对比:
- 张嵲的《早发竹山二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表达了旅途中的思念之情,但张嵲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苏轼的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嵲诗集》
- 《宋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