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镇北台》

时间: 2025-01-01 18:07:21

三边烽火无惊日,我辈从容上此台。

震耳河声穿峡走,荡胸云气压城来。

平芜壁垒军容在,小队弓刀猎阵开。

盛世未应忘设险,登坛飞将要储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镇北台 邓廷桢 〔清代〕

三边烽火无惊日,我辈从容上此台。 震耳河声穿峡走,荡胸云气压城来。 平芜壁垒军容在,小队弓刀猎阵开。 盛世未应忘设险,登坛飞将要储才。

白话文翻译

三边的烽火已经不再惊扰,我们从容地登上这座高台。 震耳欲聋的河声穿过峡谷奔腾,云气压城而来,令人心胸激荡。 平原上的壁垒依旧,军队的容貌依然威武,小队人马拉开弓刀,准备狩猎。 在盛世之中,我们不应忘记设防的重要性,登上高台,需要储备英才。

注释

  • 三边:指边疆的三个方向,泛指边疆。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震耳河声:形容河水声势浩大,震耳欲聋。
  • 荡胸云气:形容云气浓重,仿佛能压倒城池。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壁垒:军事防御工事。
  • 军容:军队的面貌和气势。
  • 小队弓刀:指小规模的军队或狩猎队伍。
  • 登坛飞将:指登上高台的将领。
  • 储才:储备人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廷桢(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边疆风光和军事生活,风格雄浑豪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宁静景象和军队的威武气势,表达了在盛世中不忘设防和储备人才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疆的宁静和军队的威武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雄浑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安宁的欣慰和对军事人才的重视。首联“三边烽火无惊日,我辈从容上此台”,表达了边疆的和平与诗人的从容心态。颔联“震耳河声穿峡走,荡胸云气压城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河声的震撼和云气的浓重,增强了诗歌的气势。颈联“平芜壁垒军容在,小队弓刀猎阵开”,通过具体的军事场景,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备战状态。尾联“盛世未应忘设险,登坛飞将要储才”,强调了在盛世中不忘设防和储备人才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的深谋远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边烽火无惊日:边疆的烽火不再惊扰,表达了边疆的和平。
  2. 我辈从容上此台:诗人从容地登上高台,展现了诗人的从容心态。
  3. 震耳河声穿峡走:河声震耳欲聋,穿过峡谷奔腾,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4. 荡胸云气压城来:云气浓重,仿佛能压倒城池,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5. 平芜壁垒军容在:平原上的壁垒依旧,军队的容貌依然威武。
  6. 小队弓刀猎阵开:小队人马拉开弓刀,准备狩猎,展现了备战状态。
  7. 盛世未应忘设险:在盛世中不应忘记设防的重要性。
  8. 登坛飞将要储才:登上高台的将领需要储备人才。

修辞手法

  • 夸张:如“震耳河声穿峡走”和“荡胸云气压城来”,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 对仗:如“三边烽火无惊日,我辈从容上此台”和“平芜壁垒军容在,小队弓刀猎阵开”,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疆的宁静和军队的威武,强调了在盛世中不忘设防和储备人才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的深谋远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象征边疆的和平。
  • 河声:象征自然的壮丽和气势。
  • 云气:象征自然的壮丽和气势。
  • 壁垒:象征军事防御和备战状态。
  • 弓刀:象征军事装备和备战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边烽火无惊日”表达了什么? A. 边疆的战争频繁 B. 边疆的和平 C. 边疆的烽火惊扰 D. 边疆的烽火不再惊扰

  2. 诗中“震耳河声穿峡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仗

  3. 诗中“盛世未应忘设险”强调了什么? A. 盛世中的享乐 B. 盛世中的设防 C. 盛世中的和平 D. 盛世中的战争

答案

  1. D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描绘边疆的军事生活和将士的英勇。
  • 杜甫《兵车行》:反映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邓廷桢《登镇北台》:两者都描绘了边疆的军事生活,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而邓廷桢的诗则更多地强调了边疆的和平和军事人才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
  • 《邓廷桢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