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龙山》
时间: 2025-01-14 11:20: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家少住城南隈,九龙咫尺如追陪。
有时推窗一凭眺,打头落叶纷然来。
今宵乘兴理双屐,欲寻佳景相徘徊。
天风吹衣上绝壁,足以济胜登崔嵬。
古涧琤琮发幽响,寒猿长啸声何哀。
异僧隔岭忽招手,崚嶒鹤骨颜死灰。
手扶仙人九节杖,邀我同上松风台。
是时月在九峰顶,恍看玉女双扉开。
茯苓夜煮许共食,举酒酌我流霞杯。
人生如此亦是乐,胡为奔走迷尘埃。
会当小筑竹楼住,山灵见我应无猜。
白话文翻译:
我家住在城南的一个小山坡上,山下的九龙山近在咫尺,仿佛随时可以追赶。有时推开窗户,向外眺望,满头落叶纷纷而来。今夜我兴致勃勃,理好双屐,想要去寻找美好的景致,徘徊在其中。天风轻拂衣衫,我站在陡峭的绝壁上,足以抵挡那高耸的山峰。古老的涧水发出悠扬的声响,寒猿的长啸声令人感到悲哀。远处的僧人隔着山岭忽然招手,身材消瘦得像鹤,面容却如同死灰。手扶着仙人九节杖,他邀请我一起上松风台。此时月亮高悬在九峰之巅,恍惚间仿佛看见玉女双扉敞开。茯苓煮成的美食,晚上可以一起分享,举起酒杯,畅饮那流霞般的美酒。人生如此,实在是乐事,何必为了功名利禄而迷失在尘世中呢?我希望能在小竹楼中安居,山灵见了我定不会怀疑。
注释:
- 少住:指居住的时间不久。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推窗:打开窗户。
- 凭眺:依靠着眺望。
- 理双屐:整理好木屐。
- 济胜:足以抵挡。
- 琤琮: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 寒猿:指冷清的猿猴,象征孤独。
- 异僧:指远处的和尚。
- 崚嶒:形容山势险峻。
- 九节杖:传说中的仙人所持的杖,象征长生不老。
- 松风台:一个可以听风赏月的地方。
- 茯苓:一种药用植物,这里指代美食。
- 流霞杯:比喻美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嵘,清代诗人,生活在江南一带,以优美的山水诗闻名,常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夜晚,描绘了作者在龙山的游历,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山水的热爱。
诗歌鉴赏:
《夜登龙山》是一首展示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前半部分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龙山的静谧之美。尤其是“天风吹衣上绝壁”的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诗人通过推窗眺望,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与异僧的交流,展现了他追求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人生如此亦是乐,胡为奔走迷尘埃。”这句诗道出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内心宁静的心声。最后,诗人希望在竹楼中安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构思精巧,情感真挚,既有山水之美,又有哲思之深,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家住在城南的一个小山坡上,九龙山近在咫尺,仿佛随时可以追赶。
- 有时推开窗户,向外眺望,满头落叶纷纷而来。
- 今夜我兴致勃勃,理好双屐,想要去寻找美好的景致,徘徊在其中。
- 天风轻拂衣衫,我站在陡峭的绝壁上,足以抵挡那高耸的山峰。
- 古老的涧水发出悠扬的声响,寒猿的长啸声令人感到悲哀。
- 远处的僧人隔着山岭忽然招手,身材消瘦得像鹤,面容却如同死灰。
- 手扶着仙人九节杖,他邀请我一起上松风台。
- 此时月亮高悬在九峰之巅,恍惚间仿佛看见玉女双扉敞开。
- 茯苓煮成的美食,晚上可以一起分享,举起酒杯,畅饮那流霞般的美酒。
- 人生如此,实在是乐事,何必为了功名利禄而迷失在尘世中呢?
- 我希望能在小竹楼中安居,山灵见了我定不会怀疑。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女双扉”比喻月亮的明亮。
- 拟人:将“风”形象化,赋予其吹拂衣衫的动作。
- 对仗:整体句式对称,形成和谐的音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忙的厌倦,以及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愿望。
意象分析:
- 山水意象:龙山、古涧、绝壁,表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 人生意象:寒猿、异僧,象征了孤独与对超脱的追求。
- 月亮意象:象征着美好与希望,暗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龙”指什么?
- A. 九条龙
- B. 一座山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景观
-
诗人希望与异僧一起做什么?
- A. 观看月亮
- B. 一起喝酒
- C. 上松风台
- D. 讨论人生
-
诗中的“流霞杯”象征什么?
- A. 美酒
- B. 食物
- C. 友情
- D. 生活
答案:
- D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顾嵘的《夜登龙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意境,前者更注重人的主观感受,后者则侧重自然的写实与静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顾嵘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