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西上曲/念奴娇》
时间: 2025-01-07 05:5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江西去,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
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
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
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
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
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
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
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江奔流向远方的壮丽景象,郁孤台的八种景观宛如人间的美丽画卷。大地上涌现出千山万峰,翠绿的波浪摇曳,两道玉色的彩虹如同倾泻而下。诗人抒发了对国家江山的关心与品味风花雪月的情趣,感慨今天的王谢家族已然风光不再。那些风流人物,正如公子般一代英才。虽然心中忧国的赤诚之心,弹奏丝弦和吹奏笛声,未必能够完全表达出来。西北的风尘弥漫,宰相却闲适地归向绿野。月色下的斧声争鸣,风吹的乐器运巧自如,无需华丽的亭台楼阁。紫枢黄阁,希望公子治理天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郁孤台:指的是一处名胜,代表高远的境界。
- 八境:八个不同的景色,象征多样的美。
- 玉虹:比喻美丽的彩虹。
- 丹心:忠诚的心。
- 月斧:指月光照耀下的景象。
- 紫枢黄阁:象征高官显贵的地位。
典故解析:
- 王谢:王家与谢家的代指,指代显赫的家族,代表过往的辉煌。
- 公一世雄:暗指历史上著名的英才,如诸葛亮、范仲淹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孟,号大江,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豪放。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有志之士能够整顿天下,恢复国家的盛世。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江和郁孤台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开篇即以“大江西去”引导读者进入壮阔的自然景观,诗中通过“地涌千峰”和“两派玉虹”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美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同时,诗人也对历史人物的风流光华表示了怀念与敬仰。通过对比“风流人物”与“王谢”的盛衰,映射出历史的循环与人事无常。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当下政局的思考与希望,提出“要公整顿天下”的愿望,显示出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兼具自然美与人文情怀,使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诗人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江西去:描绘江水浩浩荡荡向远方奔去,展现壮丽的自然景观。
- 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郁孤台的美景如同人间的画卷,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 地涌千峰摇翠浪:大地上千山万岭如波浪般摇曳,生动地展现出壮丽的山河。
- 两派玉虹如泻:两道彩虹如同倾泻而下,增添了诗的美感。
- 弹压江山,品题风月: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风花雪月的思考。
- 四海今王谢:感叹如今的王谢家族已不如往日辉煌。
- 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赞美历史上杰出人物的风采。
- 一片忧国丹心: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责任感。
- 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尽管有心表达,但未必能完全写出心中的情感。
- 西北风尘方澒洞:西北的动荡局势让人忧虑。
- 宰相闲归绿野:形象地描绘宰相的闲适与自然的宁静。
- 月斧争鸣,风斤运巧:月下的景象与风中的乐器,展现自然之美。
- 不用修亭榭:不需要华丽的建筑来装饰,强调自然之美的质朴。
- 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希望有能力的人能够治理好国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间图画”比喻美丽的自然景色。
- 对仗:如“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形成对称的美感。
- 夸张:如“地涌千峰”夸大了自然的壮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忧虑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与忧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江:象征着广阔与奔流不息的生命力。
- 郁孤台:象征着高雅与远离尘嚣的境界。
- 风流人物:象征着历史上的英才与情怀。
- 丹心:象征着忠诚与对国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郁孤台”指的是? A. 一种花卉
B. 一处名胜
C. 一位诗人
D. 一座山 -
诗中的“忧国丹心”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心情
B. 对春天的思念
C. 对风花雪月的赞美
D. 对故乡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王谢”是指? A. 一位皇帝
B. 显赫家族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将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戴复古的《大江西上曲》与苏轼的《赤壁怀古》,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但戴复古更侧重于对国家现实的忧虑,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戴复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