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公寻幽居处》

时间: 2025-01-01 13:36:51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

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

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

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

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

今为简书畏,只令归思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生公寻幽居处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
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
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
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
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
今为简书畏,只令归思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厌倦世俗生活,寻找幽静处所的心情。来到这云山之地,隐秘的岩石小径让人感到十分美好。似乎进入了武陵源,与隐居的汉代老人相逢。心中清静和谐,愉悦得意,悠闲自得。诗人原本是王宫中的侍者,偶尔来访仙道,今天在此寻找居所,所经过的地方皆是神灵所造。岁末时节,树林开始吐绿,晚日映照在悬崖上显得格外明亮。不在山岭上种竹子,难道不在临潭边种草吗?便在路途中驻足,随日光变化,形成美丽的水草。希望能与静者谈道,曾经是归隐的理想。如今却因简陋的书信而感到忧虑,只能让思念归于浩瀚。

注释

  • 同方:同伴,指志同道合的人。
  • 窅然:深远而隐秘。
  • 武陵源:指陶渊明笔下的理想隐居地。
  • 清谐:清净和谐的状态。
  • 玉阶:王宫中的高贵位置。
  • 金仙道:指追求仙道的生活。
  • 黼藻:指水草的美丽景象,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常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九龄晚年,正值唐代盛世,他在政治生涯中经历了纷繁复杂的官场生活,内心渴望逃避尘世纷扰,寻求恬淡的隐居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张九龄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云山、岩径、树林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逃避世俗的愿望。开篇即以“同方久厌俗”引入,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接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张九龄在诗中提到“疑入武陵源”,直接引用了陶渊明的诗意,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展现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尤其是“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描绘出秋冬交替的自然景象,反映了生命的变化与哲理。

最后,诗人表达出对静谧生活的期望,渴望与志同道合者一同探讨人生哲理。整首诗通过清新脱俗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隐逸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形成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同方久厌俗: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长久以来厌倦了世俗的生活。
  2. 相与事遐讨:相互讨论追求更远的理想和生活方式。
  3. 及此云山去:来到这片云雾缭绕的山中。
  4. 窅然岩径好:小径隐秘而美好。
  5. 疑入武陵源:仿佛进入了陶渊明所描绘的武陵源。
  6. 如逢汉阴老:如同遇见隐居的汉代老人。
  7. 清谐欣有得:在清静和谐中感到愉悦而满足。
  8. 幽闲欻盈抱:悠闲的感觉充盈心怀。
  9. 我本玉阶侍:我原本是王宫中的侍者。
  10. 偶访金仙道:偶然探访追求仙人之道。
  11. 兹焉求卜筑:今天在这里寻求建造居所。
  12. 所过皆神造:所经过的地方都是神灵创造的美景。
  13. 岁晚林始敷:年末时节,树林开始吐绿。
  14. 日晏崖方杲:夕阳西下,悬崖显得格外明亮。
  15. 不种缘岭竹:不在山岭上种竹子。
  16. 岂植临潭草:难道不在潭边种草吗?
  17. 即途可淹留:在路上也能驻足停留。
  18. 随日成黼藻:随着日光变化,形成水草的美丽景象。
  19. 期为静者说:希望能与隐士交谈。
  20. 曾是终焉保:曾经是归隐生活的理想。
  21. 今为简书畏:如今因简陋的书信而感到忧虑。
  22. 只令归思浩:只让思乡之情变得浩大无边。

修辞手法

  1. 比喻:诗中用“疑入武陵源”比喻理想的隐居生活。
  2. 对仗:如“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展示了对称美。
  3. 拟人: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如“幽闲欻盈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对自由、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山:象征着理想的归宿和恬静的环境。
  • 武陵源:隐喻理想的隐居地,代表逃避世俗的向往。
  • 玉阶:象征着诗人曾经的身份与地位,形成对比。
  • 清谐:代表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九龄的《与生公寻幽居处》表达了诗人对怎样生活的向往? A. 追求权力
    B. 隐居生活
    C. 奔波劳碌
    D. 享乐主义

  2. 诗中“疑入武陵源”指的是哪种意境? A. 纷扰的城市
    B. 追求名利
    C. 理想的隐居地
    D. 返璞归真

  3. 诗中提到“岁晚林始敷”,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冬
    D. 年初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张九龄的《与生公寻幽居处》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前者更强调与友人的交流与愉悦,后者则沉浸于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相关诗句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下一句是什么

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上一句是什么

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下一句是什么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上一句是什么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下一句是什么

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上一句是什么

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下一句是什么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上一句是什么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下一句是什么

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上一句是什么

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下一句是什么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上一句是什么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下一句是什么

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上一句是什么

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下一句是什么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上一句是什么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下一句是什么

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上一句是什么

同方久厌俗,下一句是什么

相与事遐讨。上一句是什么

相与事遐讨。下一句是什么

及此云山去,上一句是什么

及此云山去,下一句是什么

窅然岩径好。上一句是什么

窅然岩径好。下一句是什么

疑入武陵源,上一句是什么

疑入武陵源,下一句是什么

如逢汉阴老。上一句是什么

如逢汉阴老。下一句是什么

清谐欣有得,上一句是什么

清谐欣有得,下一句是什么

幽闲欻盈抱。上一句是什么

幽闲欻盈抱。下一句是什么

我本玉阶侍,上一句是什么

我本玉阶侍,下一句是什么

偶访金仙道。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