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首》

时间: 2024-09-19 22:09:49

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

那堪去绨子,谁肯上高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那堪去绨子,谁肯上高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空间狭窄、环境压迫的情况下,心中感到无奈与失落的情感。脚下的地面逼仄得让人无法站立,头顶的天空也低得让人无法仰望。怎能忍受这样的困境,谁又愿意攀登那高耸的楼阁?

注释

  • 地逼:地面逼仄,无法容足,形容环境狭小。
  • 难容足:难以容纳脚步,表示空间狭窄。
  • 天低:天空低垂,表示压迫感。
  • 碍举头:阻碍抬头,形容无法仰望。
  • 那堪:怎么忍受得了。
  • 绨子:绨子是一种丝织品,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
  • 高楼:指高耸的楼阁,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生于浙江,后游历各地,曾任官职。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深沉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狭小的空间与低垂的天空,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杂兴十首》中的这一首,虽然字数不多,却深刻地道出了人在压迫环境中的无奈与苦闷。诗的开头“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便直接引入了空间的压迫感。这里的“地逼”与“天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面狭窄,加之天空的低垂,仿佛将人的精神世界也压缩到了极限。

这种压迫感不仅来自外部环境,更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力感,无法自由地行动,也无法仰望理想的天空。“那堪去绨子,谁肯上高楼”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绨子象征着高雅的生活和理想,而高楼则象征着追求的高度。在如此压迫的环境中,诗人对高楼的向往显得更加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是沉重而深邃的,透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逼难容足:地面逼仄,使得脚步难以站立,表达出压抑的环境。
  • 天低碍举头:天空低垂,无法仰望,体现出一种无望的感觉。
  • 那堪去绨子:如何能忍受这样的困境,绨子象征着理想生活。
  • 谁肯上高楼:在这样的环境中,谁又愿意去追求理想?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通过“地逼”与“天低”的结合,增强了压迫感。同时,采用了反问的修辞,强调了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人在压迫环境下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现实与困境。
  • :象征着理想与希望。
  • 绨子:象征着高雅的生活与理想追求。
  • 高楼:象征着追求的高度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地逼难容足”中“逼”字的意思是: A. 接近
    B. 逼仄
    C. 追赶
    D. 排斥

  2. “天低碍举头”中“碍”的意思是: A. 障碍
    B. 影响
    C. 增长
    D. 减少

  3. 诗中“绨子”象征着: A. 现实生活
    B. 高雅的生活
    C. 贫困
    D. 普通的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现实困境的思考。杜甫的《春望》中通过描述国破家亡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刘克庄则通过空间的压迫感表现了个体的无奈与渴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经典赏析》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