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馆晓发》

时间: 2025-01-19 20:09:43

先晓仆夫催,芙蓉万叠开。

露漙花树重,路转烛光回。

马足悬崖瘦,猿声带月哀。

山深无俗驾,何事客频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下馆晓发
作者:梁梦雷〔明代〕

先晓仆夫催,芙蓉万叠开。
露漙花树重,路转烛光回。
马足悬崖瘦,猿声带月哀。
山深无俗驾,何事客频来。


白话文翻译

清晨,仆人催促我起床,芙蓉花在晨光中万叠绽放。
露水打湿了花树,蜿蜒的路上烛光闪烁。
马儿在悬崖边显得瘦弱,猿猴的叫声在月下显得悲哀。
深山之中没有俗世的车马,是什么原因让客人频频来访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晨,早晨。
  • 仆夫:仆人,佣人。
  • 芙蓉:即荷花,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或景物。
  • :露水。
  • :这里指花树繁茂。
  • 路转:道路蜿蜒曲折。
  • 烛光:指点燃的蜡烛的光亮,此处比喻清晨的微光。
  • 马足悬崖瘦:形容马在悬崖上行走时显得瘦弱。
  • 猿声:猿猴的叫声,常与孤独、凄凉相关。
  • 俗驾:世俗的车马,指普通人的交通工具。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猿声带月哀”可以引申为孤独和悲凉的情感,猿猴在文学中常常象征着哀伤和孤独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梦雷,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脱俗。此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山下馆晓发》创作于明代,诗人在山下的馆舍中清晨起床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幽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山下馆晓发》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开篇的“先晓仆夫催”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仆人的催促仿佛是对平静生活的一种打破。接着“芙蓉万叠开”则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清晨的美丽,繁茂的芙蓉花在晨光中绽放,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诗中“露漙花树重,路转烛光回”展现了清晨的湿润与花树的繁密,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温暖的氛围,而“路转”的蜿蜒则暗示了人生的曲折与变化。接下来的“马足悬崖瘦,猿声带月哀”则使得整个画面转向了孤独与哀伤,马在悬崖上显得瘦弱,象征着生存的艰难,而猿声则让人感受到一丝悲凉。最后“山深无俗驾,何事客频来”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思考,深山之中没有世俗的喧嚣,却难以解释为何还有客人频频造访,似乎在暗示着人们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向往与探索。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丰富,营造出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与对人世繁华的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晓仆夫催
    诗人清晨起床,仆人催促的声音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节奏。

  2. 芙蓉万叠开
    芙蓉花盛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生动而鲜活。

  3. 露漙花树重
    露水滋润着花树,体现出清晨的湿润和清新。

  4. 路转烛光回
    蜿蜒的道路上,微光闪烁,象征着前方的未知与希望。

  5. 马足悬崖瘦
    马在悬崖上行走,显得瘦弱,暗示生存的艰难。

  6. 猿声带月哀
    猿猴的叫声在月下显得孤独而悲伤,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7. 山深无俗驾
    深山之中没有世俗的喧嚣,体现出隐逸的宁静。

  8. 何事客频来
    反问客人为何频繁造访,表现出对世俗与自然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马足悬崖瘦”暗示艰难生存的情况。
  • 拟人:猿声的“带月哀”赋予了声音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芙蓉万叠开,露漙花树重”,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清晨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淡泊。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常与女性形象结合。
  • 露水:象征清新与生命的滋润。
  • :象征生存的艰辛与努力。
  • :象征孤独与哀伤。
  • 山深:象征隐逸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芙蓉万叠开”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夜晚的星空
    B. 清晨的花开
    C. 雨后的山川

  2. 填空题:诗中“马足悬崖瘦”表现了生存的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B
  2. 艰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另一首描写清晨的诗,意境清新。

诗词对比

  • 《山下馆晓发》与《早发白帝城》:两者都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但《山下馆晓发》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隐逸生活的思考,而《早发白帝城》则强调出发的急切与壮丽的自然景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