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晓寒曲》
时间: 2025-01-06 07:4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中晓寒曲
作者: 王琪 〔宋代〕
大泽穹天莽同色,
碧瓦阊门晓花白。
石岩左右断行人,
洞庭一夜冰千尺。
曾持汉节单于垒,
北风如刀割人耳。
知怜冻足苦双摧,
一生不向遐方履。
凭谁赠我紫衣裘,
中吴风土清且柔。
令严气正天地肃,
长歌白苧临寒流。
玉兰酒熟金醅溢,
太白连云尚殊。
书窗半掩昼始开,
几日红梅断消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景象: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呈现出同样的颜色,青瓦的阊门前,一朵朵白花在晨光中绽放。两旁的石岩使得行人难以通行,洞庭湖一夜之间结上了千尺厚的冰。我曾经持节在汉朝的边塞,北风像刀子一样割着耳朵。知道怜惜我冻得双足痛苦,终生不愿踏足远方。谁能送我一件紫衣裘?这里的中吴风土清新而柔和。虽然寒气逼人,天地肃杀,我在寒流中高歌,白苧在旁。玉兰酒已经酿熟,金液溢出,太白的云彩依旧显得不同寻常。书窗半掩着,白昼才刚刚开始,有几日红梅的消息却断绝了。
注释:
- 阊门:古代城门的一种,表示城中。
- 洞庭:指洞庭湖,地处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
- 单于:指古代匈奴的领袖。
- 紫衣裘:指名贵的紫色皮衣,象征温暖和尊贵。
- 白苧:一种植物,常用于纺织,象征寒冷季节的坚韧。
- 玉兰酒:以玉兰花酿制的酒,象征生活的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琪,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作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风凛冽、寒冬时节,诗人通过描绘冬日景象,表达自己对寒冷天气的感受,并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吴中晓寒曲》是一首描绘寒冬景象与内心情感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北风凛冽、寒冷气候的深刻感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描绘大泽与碧瓦、石岩与冰层,构建出一幅静谧而又略显萧瑟的冬日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寒冷的清晨,感受到那份从容与孤寂。而后半部分则转向诗人的主观情感,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紫衣裘”不仅是对物质温暖的渴望,更是对生活中温情的向往。
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北风如刀割人耳”,形象地描绘了寒风刺骨的感觉,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同时,“玉兰酒熟金醅溢”的描写,则将寒冷的外在环境与温暖的内心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而深刻的观察与感受。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由外而内,由景而情,逐渐深化,表现出一种凄清而又不失温暖的情感基调,给人以深思与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泽穹天莽同色:描绘辽阔的天空与大地,给人一种苍茫的视觉感受。
- 碧瓦阊门晓花白:阊门前的白花在晨光中开绽,增添了晨曦的生气。
- 石岩左右断行人:两侧的石岩使得行人难以通行,暗含人生道路的艰难。
- 洞庭一夜冰千尺:冰封的洞庭湖象征着寒冷的严酷环境。
- 曾持汉节单于垒:回忆过去的经历,表现了曾经的英雄气概。
- 北风如刀割人耳:生动形象地描绘寒风刺骨的感觉。
- 知怜冻足苦双摧: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同情与感慨。
- 一生不向遐方履:表明对远方生活的拒绝,强调归属感。
- 凭谁赠我紫衣裘:渴望温暖,表现对人情的期待。
- 中吴风土清且柔:描述中吴地区的温暖与柔和的气候。
- 令严气正天地肃:严寒的气候使得天地显得更加肃穆。
- 长歌白苧临寒流:在寒流中高歌,表现出不屈的精神。
- 玉兰酒熟金醅溢:象征生活的美好与丰盈。
- 太白连云尚殊:对美景的赞美。
- 书窗半掩昼始开:描绘诗人独处的环境,带有些许孤独感。
- 几日红梅断消息:表示对春天的期待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北风比作刀,形象生动。
- 对仗:如“碧瓦阊门晓花白”,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寒冷的冬景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温暖人情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凄凉而又坚韧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风:象征着外界的挑战与困境。
- 紫衣裘:代表温暖与希望。
- 白苧: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玉兰酒:代表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在寒冷冬日中的孤独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风如刀”意在表达什么?
- A. 北风的温暖
- B. 北风的刺骨
- C. 北风的柔和
-
“紫衣裘”象征着什么?
- A. 尊贵与温暖
- B. 冷漠与孤独
- C. 努力与奋斗
-
诗中提到的“玉兰酒”是用什么制成的?
- A. 梅花
- B. 玉兰花
- C. 荷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琪的《吴中晓寒曲》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在特定环境下的孤独与思考,但王琪更倾向于描绘外在环境所影响的内心感受,而李白则通过酒的意象表现逃避现实的态度,两者在情感表现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