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

时间: 2025-01-17 10:34:07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

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

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槎
作者:骆宾王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
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
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白话文翻译

曾经背负着千寻的厚重,屹立在九仞的高峰之上。
真心仿佛凌驾于晚香玉,坚贞的节操掩映在寒松之中。
忽然遭遇狂风暴雨,坐在波浪之中被冲击。
摧残之后只留下无尽的遗憾,拥肿的身躯索然无味。
渤海宽广三千里,泥沙堆积几万重。
如同小舟飘荡不定,像浮梗一样四处漂荡何去何从。
仙人终究难以依托,良工又岂容易相逢。
空怀万乘的器具,谁能为我代言呢?

注释

  • 千寻质:千寻,古代度量单位,指非常高的山;质,指重的东西。
  • 九仞峰:九仞,指极高的山峰,象征着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 真心凌晚桂:真心比作晚香玉,象征纯洁的情感。
  • 劲节:指的是坚定的节操。
  • 渤海三千里:渤海的辽阔象征着无边无际的困境。
  • 万乘器:指的是拥有巨大才能和成就的工具或器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字观光,号少白,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骈文和五言古诗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出深沉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思考。骆宾王的诗风雄浑而不失细腻,常常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浮槎》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之时,诗人可能在面对个人追求与现实困境的矛盾中,写下此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浮槎》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骆宾王通过对浮槎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全诗以“浮槎”作为主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漂泊与迷惘。开篇以“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引入,显示了诗人曾经的理想与追求之高。接下来的“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则表现出诗人对真挚情感与坚贞品格的向往。

然而,随着“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的转折,诗人所寄托的理想遭遇现实的冲击,体现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接着,诗中“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用渤海的辽阔与沉重比喻现实的复杂与艰难,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力感与压迫感。

最后,诗人以“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收尾,抒发了内心的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深刻的思考与无奈的感慨。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深邃,展现了骆宾王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曾经承载着崇高的理想,屹立在高峰之上。
  2.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真挚的心情如同晚香玉,坚定的节操如同寒松。
  3. 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突然遭遇狂风暴雨,坐在波浪中被冲击。
  4.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遭受摧残后只留下无尽的遗憾,身心俱疲。
  5. 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象征辽阔与沉重的现实困境。
  6.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如同小舟漂浮不定,迷失方向。
  7.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仙人难以依赖,优秀的人才难以遇见。
  8.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空怀大抱负,却无人能理解与支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槎,形象地表现出人生的漂泊与无定。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将风、浪等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使情景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助,传递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槎:象征着漂泊与无依无靠的状态。
  • 高峰: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晚桂:象征美好的情感与追求。
  • 波浪:象征人生的波折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浮槎》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渤海”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复杂与艰难的现实
    • C. 美好的未来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 A. 爱情
    • B. 友情
    • C.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答案

  1. B. 唐代
  2. B. 复杂与艰难的现实
  3. C.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沉重。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与《浮槎》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集》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