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和歌辞·王昭君
作者: 骆宾王 〔唐代〕
敛容辞豹尾,
缄怨度龙鳞。
金钿明汉月,
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
愁眉柳叶嚬。
惟有清笳曲,
时闻芳树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王昭君的心情与形象。她收敛着容颜,轻轻抚摸着豹尾,心中压抑着怨恨,像龙鳞一般坚硬。金色的钿饰在明亮的汉月下闪耀,玉制的筷子沾染了异族的尘土。妆镜中的菱花暗淡无光,愁苦的眉头像柳叶一样紧蹙。唯有那清脆的笳声,时不时地在芳香的树间响起,仿佛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注释:
- 敛容: 收敛面容,收起笑容。
- 豹尾: 豹子的尾巴,象征优雅和美丽。
- 缄怨: 抑制心中的怨恨。
- 金钿: 金色的装饰品,钿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头饰。
- 明汉月: 明亮的月光,指代汉代的繁荣。
- 玉箸: 玉制的筷子,象征高贵和优雅。
- 胡尘: 指外族的尘土,暗示异族文化的入侵。
- 妆镜菱花: 妆镜中反射的菱形花纹,象征美丽的外表。
- 愁眉柳叶: 形容眉头紧皱,像柳叶一样柔软却忧伤。
- 清笳曲: 清脆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音乐的美好。
- 芳树春: 春天的芳香树木,暗示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和人物的敏锐观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以王昭君为主题,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为了维护国家的和平,甘愿出嫁匈奴,成为了民族团结的象征。诗作通过描绘她的内心情感与外在形象,反映了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坚韧。
诗歌鉴赏:
《相和歌辞·王昭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王昭君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用“敛容辞豹尾”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自我收敛与内心的压抑。接着“缄怨度龙鳞”进一步揭示了她内心的怨恨与无奈。诗中对装饰品的描绘,如“金钿明汉月”和“玉箸染胡尘”,既是对她身份的象征,更暗含了她与故国的情感纠葛,金钿与玉箸代表着她高贵的出身,而“胡尘”则暗示了她身在异国的悲哀。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妆镜菱花暗”和“愁眉柳叶嚬”的意象,形象地刻画了昭君的忧愁与美丽的对比,令人感受到她的孤独和沉重的心情。最后一句“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将悲伤与希望结合,笳声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生机,尽管身处困境,仍有微弱的希望存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王昭君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与多层次的情感,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敛容辞豹尾: 昭君收敛容颜,抚摸豹尾,表现了她的优雅与内心的压抑。
- 缄怨度龙鳞: 她心中有怨,却不得不忍耐,像龙鳞一样坚硬。
- 金钿明汉月: 头饰在明亮的月光下闪闪发光,暗示她的高贵与美丽。
- 玉箸染胡尘: 玉制的筷子沾染了异族的尘土,象征了她的归属感缺失。
- 妆镜菱花暗: 妆镜中的花纹暗淡,反映了她的美丽与内心的沮丧。
- 愁眉柳叶嚬: 描绘出她愁苦的神情,犹如柳叶般柔美却无奈。
- 惟有清笳曲: 只有清脆的笳声在耳边回响,给她带来一丝抚慰。
- 时闻芳树春: 时而听到春天的消息,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愁眉柳叶嚬”对仗工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钿明汉月”和“玉箸染胡尘”则通过物象描绘出人物的身份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王昭君的命运与情感展开,表现了女性在历史与家庭之间的无奈和坚韧,同时也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豹尾: 代表优雅与美丽。
- 龙鳞: 象征坚韧与压抑。
- 金钿: 体现高贵与身份。
- 玉箸: 象征精致与传统。
- 愁眉: 传递忧愁与苦闷。
- 清笳曲: 表达希望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钿”最有可能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贵的身份
C) 美丽的外表
D) 忧伤的心情 -
“愁眉柳叶嚬”中“柳叶”用来比喻什么? A) 柔美
B) 哀伤
C) 忍耐
D) 无奈 -
诗中提到的“清笳曲”主要代表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过去的回忆
C) 未来的希望
D) 乡愁
答案:
- B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红楼梦》中的诗词,特别是王熙凤的诗作。
诗词对比:
- 骆宾王的《相和歌辞·王昭君》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但昭君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纠葛,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对家乡的深沉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