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蓬莱镇
骆宾王 〔唐代〕
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
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
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舠。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边城夜晚的心情。他的春心已断,站在高处眺望,眼前景象令他感到孤独与惆怅。远处的野楼似乎被海雾笼罩,白鹭在水面上飞舞,像江涛一样起伏不定。他想到了自己疲惫不堪的生活,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哀伤。尽管内心怜悯那脆弱的羽毛,想要帮助那些艰难渡过的旅人,但此时的他也感到力不从心。好在有阳春的曲子可以吟唱,虽然穷愁满怀,但仍然愿意为此而努力。
注释:
- 旅客:指在外旅行的人,代表孤独与漂泊的生活。
- 春心断:春心指年轻时的情感与希望,这里指失去了希望或爱情。
- 边城:指边境的城市,通常象征着孤立与遥远。
- 高:此处指高处的视角,也暗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 野楼:指乡间的楼房,传达出偏远与宁静。
- 白鹭:一种水鸟,象征着自由与纯洁,但此时却与忧伤的江涛相联系。
- 结绶:古代的饰物,象征身份与地位。
- 承冠:指戴上帽子,可能暗指身份的重负。
- 泣二毛:表示眼泪流下,暗指悲伤与失落。
- 乏轻舠:指缺乏轻舟,表达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 阳春曲:春天的歌曲,象征希望与新生,但在这里却与愁苦相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字观光,号云峰,唐代诗人,以其才华横溢而著称,早年以《咏鹅》成名,后因参与政治斗争而遭贬。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与婉约,常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蓬莱镇》写于骆宾王被贬期间,身处边城,心中充满对家乡与往昔的思念。诗中表达了他在异乡的孤独与惆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蓬莱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骆宾王在异乡的孤独与惆怅。开篇“旅客春心断”,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春心的断裂不仅是对爱情的失落,也是对生活希望的破灭。接着,诗人描绘夜晚的边城景象,野楼与白鹭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孤寂的氛围。诗人在“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中,将身份的重负与内心的哀伤结合,表现出一种无奈的人生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内心情感的流露。野楼的迷离与白鹭的自由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在最后几句中,阳春曲的引入则给人以一丝希望,尽管内心充满愁苦,但仍愿意为生活而努力。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骆宾王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细腻,也让人感受到在动荡岁月中,个体对生活的坚持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客春心断:开篇即点明心境,旅者的情感已断,暗示孤独与失落。
- 边城夜望高:在边城的高处眺望,渲染了孤寂的气氛。
- 野楼疑海气:自然景象与情感交融,野楼在夜色中显得迷离,似乎笼罩在海雾之中。
- 白鹭似江涛:白鹭的景象与江涛相似,暗示着生命的波动与无常。
- 结绶疲三入:表达身份的重负与内心的疲惫,不得不承受的生活压力。
- 承冠泣二毛:流泪表明心中对生活的不满与失望。
- 将飞怜弱羽:诗人虽有怜悯之情,但力所不逮。
- 欲济乏轻舠:希望帮助他人,但面临困境,感到无能为力。
- 赖有阳春曲:愿意通过阳春的歌声来寻找生活的希望。
- 穷愁且代劳:尽管愁苦,但仍愿为生活努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鹭似江涛”,通过比喻使诗意更加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对仗工整,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在动荡岁月中,个体对生活的迷茫与坚持,描绘了孤独与希望并存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城:象征孤独与遥远的旅途。
- 白鹭:象征自由与纯洁。
- 阳春曲:象征希望与新生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鹭”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受困 C. 失落
-
“旅客春心断”中的“春心”主要指什么? A. 春天的心情 B. 年轻时的情感 C. 对未来的憧憬
-
诗人想通过什么来寻找生活的希望? A. 回忆 B. 阳春曲 C. 朋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骆宾王与王之涣的边城意象对比: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同样描绘了边城的壮丽,但更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观,而骆宾王则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