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水》

时间: 2025-01-01 15:40:55

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

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

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水
作者: 骆宾王 〔唐代〕

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
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
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水的灵动与美丽。开头提到水流的形状和路径,像是一条通往天地的河流。水波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澈,仿佛随春风而舞动的桃花。水面倒映着晨霞,像隐秘的石头,映照着柳树,宛如沉沉的鱼鳞。最终,诗人希望能得到高尚的品质,交往那些志趣相投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列名通地纪:形容水流的形态和方向,像是通往大地的历程。
  • 疏派合天津:形容水流的疏密和流向,可能指向天津地区。
  • 波随月色净:水波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澈。
  • 态逐桃花春:水面随着春风,仿佛桃花在春天的摇曳。
  • 照霞如隐石:晨霞的倒影在水面如同隐秘的石头。
  • 映柳似沉鳞:柳树的影子在水中如同沉沉的鱼鳞。
  • 挹上善:取用高尚的品质。
  • 属意澹交人:希望能交往志趣相投的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桃花"、"柳"等自然元素,常用于表达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反映出诗人的细腻观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字少君,号靖节,唐代著名诗人。他以才华横溢、诗风豪放而著称,曾任职于朝廷,也因其直言不讳而受到贬谪。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体现了他对现实和理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 《咏水》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相对安定,民众生活富足,诗人借水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人际关系的期望。


诗歌鉴赏

《咏水》展现了骆宾王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诗中通过水的形态变化,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美。开篇的“列名通地纪”与“疏派合天津”展现出水流的源远流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历史的积淀。接下来,诗人用“波随月色净”来描绘水波在月光下的透明与清澈,表现了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水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是人际关系的隐喻。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渴望,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之人交往,体现了他对人性与道德的思考。这种将自然与人性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理想的追求与情感的深邃。

整首诗在语言上优美流畅,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沉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列名通地纪:水的流向和形态,象征生命的延续。
  2. 疏派合天津:水流的疏密变化,寓意生活的多样性。
  3. 波随月色净:水在月光下的清澈,表现了自然之美。
  4. 态逐桃花春:水面如桃花般随风轻舞,显现春天的生机。
  5. 照霞如隐石:晨霞的倒影,暗示自然的神秘与深邃。
  6. 映柳似沉鳞:柳树的影子如鱼鳞,生动形象。
  7. 终当挹上善:希望获取高尚的品质。
  8. 属意澹交人:期待与志趣相投的人交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照霞如隐石”,用霞光比作石头,增加了意象的丰富性。
  • 拟人:如“态逐桃花春”,将水的波动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使得语言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水的美丽与灵动,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高尚人性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流动,代表着变化与柔和。
  • 月色:代表宁静与清澈,反映出自然之美。
  • 桃花:春天的象征,寓意生机与希望。
  • :象征柔美与变幻,常与水相伴。
  • :象征美好与神秘,代表着自然的奇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桃花”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机与希望
    • B. 哀愁与孤独
    • C. 消逝与遗忘
  2.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_____的人交往。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水在月光下显得清澈,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对/错)


答案

  1. A. 生机与希望
  2. 志趣相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骆宾王的《咏水》都体现了对自然的诗意表达,但李白更注重豪放与饮酒的豪情,而骆宾王则将水的灵动与人际关系结合,更显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骆宾王的《咏水》。希望您能通过这些分析和解析,感受到诗中的韵味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