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毫州秩满归江南别诸僚旧)》
时间: 2025-01-19 19:54: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毫州秩满归江南别诸僚旧)
作者: 曾肇 〔宋代〕
岁晚凤山阴,看尽楚天冰雪。
不待牡丹时候,又使人轻别。
如今归去老江南,扁舟载风月。
不似画梁双燕,有重来时节。
白话文翻译:
在年末的时候,凤山的阴影下,我看尽了楚地的冰雪。
不必等到牡丹盛开的时节,离别的情感已经轻易泛起。
如今我即将返回故乡江南,轻舟载着风和月。
再也不像那画梁上的双燕,有重来的时节。
注释:
字词注释:
- 岁晚:年末,指冬季。
- 凤山:地名,可能指代景色优美的地方。
- 楚天:指楚国的天空,通常用来代表南方的自然景色。
- 轻别:轻易的别离,表达不舍之情。
- 扁舟:小船,象征旅途的轻松与诗意。
- 风月:风景和月色,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
- 画梁双燕:指装饰画中的双燕,象征美好的归来。
典故解析:
- 画梁双燕:常用来比喻归来的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团聚的美好,但是在这里转化为一种惆怅的情感,暗示再无重来的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肇,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悟。其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内心的情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曾肇从毫州任职归江南之际,表达了他在岁末时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感伤。经历了官场的生涯后,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愈发浓厚,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好事近》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江南的深切思恋。开篇以“岁晚凤山阴”引入,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孤寂,伴随着“看尽楚天冰雪”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苍凉而又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以“不待牡丹时候”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牡丹作为春天的象征,暗示着生机与希望,而此时却是离别的时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惆怅。
“如今归去老江南”一句承载着归乡的期待,扁舟载风月的意象则传达出一种轻松的旅程感,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离别令人惆怅,但归乡的心情依然是愉悦的。然而,最后一句“不似画梁双燕,有重来时节”则让整个诗篇回归到一种失落与惆怅之中,双燕的意象不仅仅是春天的象征,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不可逆转。
整首诗在表达对故乡眷恋的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透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晚凤山阴:在年末的凤山阴影下,暗示时节的寒冷。
- 看尽楚天冰雪:目睹了楚地的冰雪,营造出一幅冷清的冬日画面。
- 不待牡丹时候:不必等到春天的牡丹盛开,暗示离别来得匆忙。
- 又使人轻别:轻易的别离,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
- 如今归去老江南:转向归乡的期待,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
- 扁舟载风月:小舟承载着风景与月色,象征着诗意的旅程。
- 不似画梁双燕:与画梁上的燕子相比,暗示归来的无望,增加了惆怅感。
- 有重来时节:没有再来的时节,强调了时光的不可逆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春天的牡丹,形成对比。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工整上显示了词人的工艺技巧,如“扁舟载风月”与“画梁双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离别为契机,反思人生的无常,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山:象征自然美与宁静。
- 冰雪:代表寒冷与孤独。
- 牡丹:象征春天与生机。
- 扁舟:象征归乡之路的轻松与惬意。
- 风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诗意。
- 双燕:象征归来的希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凤山”代表什么?
- A. 春天
- B. 冬天
- C. 夏天
- “不待牡丹时候”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失落
- C. 欢愉
-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 A. 讨厌
- B. 眷恋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江南春》杜甫:描绘江南的美丽景色。
诗词对比:
- 曾肇的《好事近》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曾肇更注重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侧重于对月光的抒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