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宦边城里,经年无客过。一川平地少,四面乱山多。野色连秋塞,边声入暮河。旧貂寒更薄,飘寄欲如何。
白话文翻译:
作为一个低级官员,我在边城的职位上,整年都没有客人来访。这里平坦的地方很少,四周都是连绵不断的山脉。野外的景色一直延伸到秋天的边塞,边疆的声音随着暮色流入河流。我那旧的貂皮大衣因为寒冷而变得更加单薄,我漂泊在外,不知该如何是好。
注释:
- 薄宦:指职位低微的官员。
- 边城:边疆的城市。
- 经年:整年。
- 一川:一片平地。
- 乱山:连绵不断的山脉。
- 野色:野外的景色。
- 秋塞:秋天的边塞。
- 边声:边疆的声音。
- 暮河:傍晚的河流。
- 旧貂:旧的貂皮大衣。
- 飘寄:漂泊在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秉文,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边塞诗为主,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漂泊生涯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边城任职时的孤独和边疆的荒凉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漂泊生涯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城的荒凉和作者的孤独。首句“薄宦边城里,经年无客过”直接表达了作者职位低微和无人来访的孤独感。接下来的“一川平地少,四面乱山多”通过对比平地和山脉的数量,进一步强化了边城的荒凉。后两句“野色连秋塞,边声入暮河”则通过意象的叠加,将边疆的景色和声音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最后两句“旧貂寒更薄,飘寄欲如何”则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宦边城里,经年无客过”:作者自述职位低微,身处边城,整年无人来访,表达了孤独和寂寞。
- “一川平地少,四面乱山多”:通过对比平地和山脉的数量,描绘了边城的荒凉和偏僻。
- “野色连秋塞,边声入暮河”:通过意象的叠加,将边疆的景色和声音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
- “旧貂寒更薄,飘寄欲如何”: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一川平地少,四面乱山多”的对比,强化了边城的荒凉。
- 意象叠加:通过“野色连秋塞,边声入暮河”的意象叠加,增强了诗歌的氛围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边城的荒凉和作者的孤独,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色和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一川平地少,四面乱山多”:通过平地和山脉的对比,形成了荒凉的意象。
- “野色连秋塞,边声入暮河”:通过野色、秋塞、边声、暮河的意象叠加,形成了边疆的氛围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薄宦边城里”中的“薄宦”指的是什么? A. 高官 B. 低级官员 C. 富商 D. 学者
- 诗中“一川平地少,四面乱山多”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荒凉的边城 C. 热闹的市场 D. 宁静的乡村
- 诗中“旧貂寒更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无奈 D. 愤怒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是边塞诗,表达了边疆的荒凉和士兵的孤独。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赵秉文的《塞上四首 其三》:两者都是边塞诗,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了士兵的豪情和壮志,而赵秉文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孤独和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金诗》:收录了金朝时期的诗歌作品,包括赵秉文的诗作。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可以与赵秉文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