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咏岩桂)》

时间: 2025-01-19 17:41:22

断崖流水。

香度青林底。

元配骚人兰与芷。

不数春风桃李。

淮南丛桂小山。

诗翁合得攀翻。

身到十洲三岛,心游万壑千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断崖流水。香度青林底。元配骚人兰与芷。不数春风桃李。淮南丛桂小山。诗翁合得攀翻。身到十洲三岛,心游万壑千岩。

白话文翻译:

断崖边有流水,香气穿过青翠的林底。原本与骚人雅士相配的兰花与白芷,不亚于春风中的桃花李花。淮南地区的小山丛生着桂树。诗人应当去攀折翻阅。身体到达了仙境般的十洲三岛,心灵则游历于万千深谷和高岩之间。

注释:

  • 断崖:陡峭的山崖。
  • 香度:香气传递。
  • 青林:青翠的树林。
  • 元配:原本相配。
  • 骚人:指文人墨客。
  • 兰与芷:两种香草,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 不数:不亚于。
  • 春风桃李:春天的桃花和李花,比喻美好的事物。
  • 淮南:地名,今安徽一带。
  • 丛桂:丛生的桂树。
  • 诗翁:指诗人。
  • 攀翻:攀折翻阅,指欣赏自然美景。
  • 十洲三岛: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 万壑千岩:形容山峦起伏,景色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庠,字养直,号后湖病民,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清平乐(咏岩桂)》是他的一首代表作,通过对岩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庠隐居期间,他通过对岩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岩桂为主题,通过对岩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诗中“断崖流水。香度青林底。”描绘了岩桂生长的环境,断崖流水,青林幽深,岩桂的香气在其中弥漫,形成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画面。“元配骚人兰与芷。不数春风桃李。”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岩桂的高洁品质,它与骚人雅士相配的兰花与白芷一样,不亚于春风中的桃花李花,表达了诗人对岩桂的赞美。最后两句“身到十洲三岛,心游万壑千岩。”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身体能够到达仙境般的十洲三岛,心灵则游历于万千深谷和高岩之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断崖流水。香度青林底。
    • 描绘了岩桂生长的环境,断崖流水,青林幽深,岩桂的香气在其中弥漫。
  2. 元配骚人兰与芷。不数春风桃李。
    • 通过对比,突出了岩桂的高洁品质,它与骚人雅士相配的兰花与白芷一样,不亚于春风中的桃花李花。
  3. 淮南丛桂小山。诗翁合得攀翻。
    • 描绘了淮南地区的小山丛生着桂树,诗人应当去攀折翻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4. 身到十洲三岛,心游万壑千岩。
    •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身体能够到达仙境般的十洲三岛,心灵则游历于万千深谷和高岩之间。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元配骚人兰与芷。不数春风桃李。”的对比,突出了岩桂的高洁品质。
  • 象征:“十洲三岛”和“万壑千岩”象征着仙境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岩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断崖流水:描绘了岩桂生长的环境,形成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画面。
  • 青林:青翠的树林,增添了诗中的幽静氛围。
  • 兰与芷:两种香草,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 春风桃李:春天的桃花和李花,比喻美好的事物。
  • 十洲三岛: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的地方。
  • 万壑千岩:形容山峦起伏,景色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元配骚人兰与芷”中的“骚人”指的是什么? A. 文人墨客 B. 农民 C. 商人 D. 官员

  2. 诗中“身到十洲三岛,心游万壑千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向往 B. 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权力的渴望

  3. 诗中“淮南丛桂小山”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淮南地区的小山丛生着桂树 B. 淮南地区的平原 C. 淮南地区的大山 D. 淮南地区的河流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苏庠《清平乐(咏岩桂)》: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过去的回忆,而苏庠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苏庠的《清平乐(咏岩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苏庠诗集》:这本书收录了苏庠的众多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苏庠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