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后晓坐》

时间: 2025-01-01 14:03:11

远客滞都邑,老惊时节催。

海边身梦觉,枕上鼓声来。

起见银河没,坐知阊阖开。

何为此生内,终夜泣尘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客滞都邑,老惊时节催。 海边身梦觉,枕上鼓声来。 起见银河没,坐知阊阖开。 何为此生内,终夜泣尘埃。

白话文翻译:

远离家乡的客人滞留在都市,年老时惊讶于时间的催促。 在海边梦醒,枕上听到鼓声。 起身时看到银河消失,坐着时知道天门开启。 为何在这生中,整夜哭泣于尘埃之中。

注释:

  • 远客:远离家乡的人。
  • 滞:停留。
  • 都邑:都市。
  • 老惊:年老时感到惊讶。
  • 时节催:时间的催促。
  • 海边身梦觉:在海边梦醒。
  • 枕上鼓声来:枕上听到鼓声。
  • 银河没:银河消失。
  • 阊阖开:天门开启。
  • 终夜泣尘埃:整夜哭泣于尘埃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时所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远客滞留都市、海边梦醒、枕上鼓声、银河消失、天门开启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诗中的“老惊时节催”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惊讶和无奈,而“终夜泣尘埃”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典型的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客滞都邑,老惊时节催:诗人以远客的身份滞留在都市,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催促,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2. 海边身梦觉,枕上鼓声来:在海边梦醒,枕上听到鼓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3. 起见银河没,坐知阊阖开:起身时看到银河消失,坐着时知道天门开启,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4. 何为此生内,终夜泣尘埃:为何在这生中,整夜哭泣于尘埃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悲痛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银河没”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时节催”将时间拟人化,赋予其催促的特性。
  • 对仗:“起见银河没,坐知阊阖开”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悲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客:象征着远离家乡的孤独和无助。
  • 海边:象征着梦醒和生活的变迁。
  • 鼓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
  • 银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阊阖:象征着天门的开启,人生的无常。
  • 尘埃: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老惊时节催”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时间的流逝 B. 生活的变迁 C. 人生的无常 D. 孤独的感受 答案:A

  2. 诗中的“终夜泣尘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时间的流逝 B. 生活的变迁 C. 人生的无常 D. 孤独的感受 答案:C

  3. 诗中的“起见银河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态度。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下第后晓坐》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但顾非熊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悲痛,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以及顾非熊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