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

时间: 2025-01-04 10:03:34

逐暖来南国,迎寒背朔云。

下时波势出,起处阵形分。

声急奔前侣,行低续后群。

何人寄书札,绝域可知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 顾非熊 〔唐代〕 逐暖来南国,迎寒背朔云。 下时波势出,起处阵形分。 声急奔前侣,行低续后群。 何人寄书札,绝域可知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雁群为了追逐温暖来到南国,迎接寒冷时背对着北方的云。降落时像波浪一样展开,起飞时阵型分明。叫声急促地追赶前面的伙伴,飞行时低低地连接着后面的群体。有谁会通过它们传递书信,即使在遥远的边疆也能知晓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逐暖:追逐温暖。
  • 南国:指南方的地区。
  • 迎寒:迎接寒冷。
  • 背朔云:背对着北方的云。
  • 波势:像波浪一样的态势。
  • 阵形:雁群飞行的队形。
  • 声急:叫声急促。
  • 奔前侣:追赶前面的伙伴。
  • 行低:飞行时高度较低。
  • 续后群:连接着后面的群体。
  • 书札:书信。
  • 绝域:遥远的边疆。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写景抒情为主。此诗通过描绘雁群的飞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身处南方,思念远方亲友之时,通过雁群的意象寄托了对远方消息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雁群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描绘了雁群南迁的壮观景象。诗中“逐暖来南国,迎寒背朔云”一句,既表现了雁群的生存本能,又隐喻了人们对温暖和消息的向往。“下时波势出,起处阵形分”则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雁群飞行的动态美。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雁群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深切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逐暖来南国”,表达了雁群为了生存追逐温暖的自然现象,同时也隐喻了人们对温暖和安宁的向往。
  • 次句“迎寒背朔云”,描绘了雁群在寒冷季节背对北方云层的情景,暗示了雁群的迁徙方向和季节的变化。
  • 第三句“下时波势出”,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雁群降落时的动态美,像波浪一样展开。
  • 第四句“起处阵形分”,描述了雁群起飞时的队形,阵型分明,展现了雁群的组织性和秩序感。
  • 第五句“声急奔前侣”,通过拟人手法,表现了雁群在飞行中追赶前伴的急切和团结。
  • 第六句“行低续后群”,描绘了雁群飞行时低空连接后队的情景,展现了雁群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 末句“何人寄书札,绝域可知闻”,通过设问,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渴望,雁群成了传递信息的使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下时波势出”,将雁群降落比作波浪展开,形象生动。
  • 拟人:如“声急奔前侣”,赋予雁群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逐暖来南国,迎寒背朔云”,句式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雁群南迁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深切期盼,表达了人们对温暖和安宁的向往,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群:象征着迁徙和传递消息的使者。
  • 南国:象征着温暖和安宁。
  • 朔云:象征着寒冷和远方。
  • 波势:象征着动态和变化。
  • 阵形:象征着秩序和组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逐暖来南国”一句,表达了雁群的什么行为? A. 追逐寒冷 B. 追逐温暖 C. 追逐食物 D. 追逐伴侣

  2. “下时波势出”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末句“何人寄书札,绝域可知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温暖的向往 B. 对寒冷的恐惧 C. 对远方消息的渴望 D. 对雁群的赞美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和雁群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王维《使至塞上》: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雁群的飞行,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顾非熊的《雁》更加注重对雁群飞行动态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
  • 与王维的《使至塞上》相比,顾非熊的诗在表达对远方消息的渴望上更为直接,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唐代诗歌的背景和流派信息,有助于理解顾非熊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