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多女儿,春日逞华丽。
共折路边花,各持插高髻。
髻高花匼匝,人见皆睥睨。
别求醦醦怜,将归见夫婿。
白话文翻译
洛阳的女儿们很多,在春天的日子里争相打扮得华丽无比。
她们一起在路边采摘花朵,各自插在高高的发髻上。
发髻高高,花朵交错相叠,路过的人们都不禁投以侧目。
她们只求能够得到爱人的怜爱,准备归去见自己的丈夫。
注释
- 洛阳:唐代的都城,著名的城市,因其繁华而闻名。
- 女儿:指年轻的女子,常常与春天的美丽和爱情联系在一起。
- 逞华丽:炫耀、展示华丽的装扮。
- 高髻:高耸的发髻,古代女子常用的发型。
- 匼匝:交错、错落的样子。
- 睥睨:用轻蔑的目光看,形容人们的审视。
- 醦醦:指爱慕、怜爱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洛阳”不仅是地名,也象征着繁华与美丽。古代女性在春天的装扮和打扮,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寒山,唐代著名的隐士与诗人,其诗作以清新脱俗、自然恬淡著称。寒山的诗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态的观察。
创作背景:诗作背景是春天的洛阳,正值花开之时,年轻女子们在享受春日的同时,也在追求爱情与美好生活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洛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年轻女子们在春日里争相打扮,采摘花朵,插在发髻中,既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又渗透着对爱情的向往。诗人在简洁的语言中,生动地展现了女子们的美丽与自信,她们不畏旁人的目光,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
在这幅画面中,女子们的打扮不仅是外在的华丽,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表达。她们通过装扮来吸引爱人的目光,希望能够得到对方的怜爱。寒山通过对女子们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对爱情、美丽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轻快的气息,仿佛让人能感受到春风的温暖与花香的扑面而来。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洛阳多女儿,春日逞华丽”:开篇点题,直接描绘出洛阳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女儿们的华丽打扮勾勒出她们的青春与美丽。
- “共折路边花,各持插高髻”:女子们一起采摘花朵,象征团结与友谊,插在高髻中则体现了对美的追求。
- “髻高花匼匝,人见皆睥睨”:发髻高耸,花朵交错,吸引路人目光,表现出女子们的自信与骄傲。
- “别求醦醦怜,将归见夫婿”:表达了她们对爱的渴望,准备归去见自己的爱人,情感真挚而直接。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了整齐的对仗,如“春日逞华丽,路边花,各持插高髻”。
- 比喻:将女子的打扮与花朵的美丽相提并论,增强了诗的意象。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表现了年轻女子对美丽与爱情的追求,反映了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生活状态与情感诉求。
意象分析
- 女儿:象征青春与活力,代表了女性的美丽。
- 春日:象征生机与希望,寓意着新的开始。
- 花:象征美丽与爱情,体现了女性对生活的热爱。
- 高髻:代表着女性的传统美丽与身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寒山
- D. 白居易
-
诗中“洛阳多女儿”表达了什么?
- A. 洛阳是个男儿多的地方
- B. 洛阳有很多年轻美丽的女子
- C. 洛阳的春天很冷
- D. 女儿们不喜欢花
-
“将归见夫婿”中的“夫婿”指的是什么?
- A. 父亲
- B. 爱人/丈夫
- C. 朋友
- D. 兄弟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作,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人事变迁。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寒山的《诗三百三首 其六十》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口》都有春天的主题,但寒山更多地关注女性的美丽与爱情,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寒山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