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邵蕊宫立秋雨窗即事原韵兼寓感怀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5:5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雨散丝明,应节庭梧已作声。
差喜暑阑三伏尽,便看秋至十分清。
垂帘坐处琴书润,步屟吟余苎葛轻。
又是年时刚过半,客怀无藉梦魂惊。
白话文翻译:
细雨如丝般洒落,明亮清新,正好应景,庭前的梧桐树已经开始发出声响。
略微感到欣喜的是,酷暑的三伏天已经结束,眼看秋天来临,显得十分清爽。
我在垂帘的地方,琴声和书香交融,走在轻便的草鞋上,吟诵着余音袅袅的诗句。
然而,转眼间一年已经过去一半,身为客人的我却无处寄托,梦中常常感到惊慌。
注释:
- 细雨散丝明:指细雨像丝线一样飘洒,天气明亮。
- 应节:应时应季,符合季节的特征。
- 庭梧:庭院中的梧桐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出声音。
- 差喜:略微感到高兴。
- 暑阑:酷暑即将结束。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三伏天。
- 垂帘:窗帘低垂,形象地描绘出静谧的环境。
- 琴书润:琴声和书香扑面而来,形容环境优雅。
- 步屇吟余:轻便的草鞋,吟咏着诗句的余韵。
- 年时刚过半:指一年已经过去一半。
- 客怀无藉:作为客人,内心无所寄托。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明显的典故,但“梧桐”常被视为秋天的象征,梧桐树的声音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汪新,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下来,展现了文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立秋时节,正值夏秋交替之际,表达了对季节更迭的感慨及个人情绪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细雨和秋意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变的敏感和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感悟。首句“细雨散丝明”,以细雨描绘出清新明亮的意境,给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感觉。接下来“应节庭梧已作声”,则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表现出秋天的到来,仿佛在提醒人们时光的流逝。
“差喜暑阑三伏尽,便看秋至十分清”表达了诗人对酷暑结束的欢喜,以及对秋天的期待,透出一丝欣然的情绪。而后两句“垂帘坐处琴书润,步屟吟余苎葛轻”则描绘出一个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结合琴书的悠扬与草鞋的轻便,形成一种恬淡的生活气息。
最后一句“又是年时刚过半,客怀无藉梦魂惊”则转折出一种孤独与惆怅,暗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心境,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情感深邃而又真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细雨引入秋意,展现出自然的清新。
- 梧桐发声象征季节变换,表示时间的流逝。
- 对夏季结束的微喜与秋天的期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受。
- 描绘静谧的生活环境,强调文人生活的优雅。
- 最后,转向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展现孤独之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细雨比喻为丝,表现其细腻和轻柔。
- 拟人:庭梧作声,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琴书润”和“吟余轻”,体现诗的对称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细雨:象征柔和、清新,传达了秋天的气息。
- 庭梧:秋天的代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琴书: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体现了文化的积淀。
- 草鞋: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细雨”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酷热
- B. 秋天的清新
- C. 冬天的寒冷
-
“差喜暑阑三伏尽”中的“阑”字意指什么?
- A. 结束
- B. 开始
- C. 中间
-
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受是?
- A. 快乐无比
- B. 孤独惆怅
- C. 无所畏惧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汪新的《和邵蕊宫立秋雨窗即事原韵兼寓感怀》与杜甫的《秋兴八首》。两者都表现了对秋天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具社会历史背景,而汪新的诗则更侧重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汪新生平考》
- 《中国古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汪新《和邵蕊宫立秋雨窗即事原韵兼寓感怀 其一》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