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时间: 2025-01-08 00:20:14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白话文翻译:

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水平的池水被细雨轻轻打湿。
杏花园里花瓣凋零,杜鹃在悲鸣,无奈春天已经过去。
我独自走上柳外的画楼,倚栏杆手指着花枝,
无言地面对着斜阳,这份愁恨又有谁能理解呢?

注释:

  • 落红:指落下的花瓣。
  • 铺径:铺满小路,形容花瓣散落。
  • 霏霏:细雨轻柔的样子。
  • 憔悴:枯萎,形容花木衰败。
  • 杜鹃啼:杜鹃鸟的叫声,常被用来表达悲伤。
  • 春归:春天离去,暗示时光流逝。
  • 凭栏:靠在栏杆上,表达一种孤独的姿态。
  • 斜晖:夕阳的光辉,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惆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杜鹃啼”与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悲鸣象征联系紧密,杜鹃在古诗文中通常与离愁别绪相连,寓意深远。此外,杏园、柳外等意象也常见于古代诗词,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淇水居士,北宋词人,擅长词,尤其以婉约派著称。秦观的词风清丽,情感细腻,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春日,诗人身处花木繁盛的季节,却因时光流逝而感到惆怅,展现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尽显秦观细腻的情感和独到的自然观察。开篇以“落红铺径”引入,通过生动的视觉描绘,营造出一幅春日残景的画面。随之而来的“弄晴小雨霏霏”不仅渲染了天气的细腻变化,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杏园憔悴杜鹃啼”一句,结合了花与鸟,传达出一种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短暂与逝去的美好。

后半部分的“柳外画楼独上”更是将孤独和思绪的深邃展现出来,倚栏而立,手捻花枝,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最后一句“此恨谁知?”则将内心的孤独与悲伤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的孤寂与无助,令人心生共鸣。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象,描绘了春日的凋零与离愁,透出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落红铺径水平池:描绘春天花瓣飘落,铺满小路,池水平静,寓意春天的美好已然消逝。
    2. 弄晴小雨霏霏:细雨轻洒,天气变幻,衬托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3. 杏园憔悴杜鹃啼:杏花凋零,杜鹃悲鸣,象征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无常。
    4. 无奈春归:对春天离去的无奈与惋惜。
    5. 柳外画楼独上:独自登楼,孤独的思索。
    6. 凭栏手捻花枝:倚栏静思,手指花枝,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7. 放花无语对斜晖:面对夕阳的沉默,内心的情感难以言说。
    8. 此恨谁知:对自身情感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深切的愁绪。
  • 修辞手法

    • 比喻:花瓣与春天的结合,象征美好与短暂。
    • 拟人:杜鹃的哀鸣,赋予鸟类以情感,增强了悲伤的气氛。
    • 对仗:如“凭栏手捻花枝”中,前后句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无奈,表现出人对时光流逝的哀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投射自我情感,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意象分析:

  • 落红:象征生命的消逝与美好的短暂。
  • 小雨:细腻的情感,暗示内心的忧愁。
  • 杜鹃:常与离愁相连,增添悲情的氛围。
  • 画楼:象征孤独与思索的空间。
  • 斜晖:夕阳的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鹃”在古诗中常象征什么?
    A) 幸福 B) 离愁 C) 友谊 D) 自由

  2. “此恨谁知”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孤独与无奈 D) 安宁

  3. 诗中描绘的春天有什么样的特点?
    A) 美好与长久 B) 短暂与易逝 C) 丰富与多彩 D) 冷漠与孤独

答案

  1. B) 离愁
  2. C) 孤独与无奈
  3. B) 短暂与易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对离愁的细腻描绘相比,秦观的《画堂春》更多地在自然景象中寄托个人情感,二者虽主题相近,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选》:对秦观及其作品的综合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探讨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