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万馀工造羽仪,夹堤浮浪去参差。堂堂送入江都去,浑忘当年揽颈时。
白话文翻译:
十万多名工匠精心打造了华丽的仪仗,沿着堤岸,船只随波浪起伏,参差不齐地前行。庄严地送入江都,却几乎忘记了当年亲密无间的情景。
注释:
- 羽仪:古代帝王或贵族出行时所用的仪仗,以羽毛装饰,显得华丽。
- 夹堤:指两岸堤坝之间。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堂堂:庄严、宏大的样子。
- 江都:指扬州,古称江都。
- 浑忘:几乎忘记。
- 揽颈:亲密的动作,表示关系亲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此诗可能是在描述一次盛大的仪仗队伍送往江都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描述一次盛大的仪仗队伍送往江都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感慨。文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亲密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庄严场面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十万工匠打造的华丽仪仗,以及船只沿堤岸参差前行的景象,展现了盛大的场面。诗中的“堂堂送入江都去”一句,既表现了仪仗的庄严宏大,又隐含了诗人对过去亲密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浑忘当年揽颈时”,则巧妙地转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变化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文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万馀工造羽仪”:描绘了工匠们精心打造仪仗的盛况,羽仪的华丽象征着盛大的场面。
- “夹堤浮浪去参差”:通过船只沿堤岸参差前行的景象,展现了动态的美感。
- “堂堂送入江都去”:表现了仪仗的庄严宏大,以及送往江都的盛况。
- “浑忘当年揽颈时”:转折表达了对过去亲密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化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羽仪”比喻仪仗的华丽。
- 拟人:“夹堤浮浪去参差”中的“浮浪”拟人化,赋予船只动态的美感。
- 对仗:“堂堂送入江都去”中的“堂堂”与“江都”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盛大仪仗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亲密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变化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盛大场面的赞美,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羽仪:象征着华丽和盛大。
- 夹堤浮浪:展现了动态的美感,象征着变化和流动。
- 堂堂:象征着庄严和宏大。
- 揽颈:象征着亲密和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羽仪”指的是什么? A. 仪仗 B. 船只 C. 堤坝 D. 工匠 答案:A
-
诗中的“堂堂送入江都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庄严 D. 怀念 答案:C
-
诗中的“浑忘当年揽颈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庄严 D. 怀念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描绘瓜洲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文同此诗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但文同的诗更多地展现了盛大的场面和庄严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