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晚眺》

时间: 2025-01-19 18:11:40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白话文翻译:

在芒种节气过后,水乡的梅雨天带来了凉爽的风雨。露水滋润下的蚕茧在晚春时节逐渐绽放,江边的燕子在高耸的船桅周围飞舞。北山的脚下显得稳固,潮水在西边涌起,流向远方。每年我都在这里远眺,然而人世间的事物却渐渐消逝。

注释:

  • 水国:指水乡。
  • 芒种:农历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6月初,表示农作物的生长。
  • 梅天:指梅雨季节,多雨的天气。
  • 露蚕:蚕的幼虫,指蚕在露水滋润下的生长状态。
  • 晚簇:晚春时节的盛开。
  • 江燕:指在江边飞翔的燕子。
  • 危樯:高耸的船桅。
  • 山趾:山的脚下。
  • 潮头:潮水的起源与流向。
  • 登眺:登高远望。
  • 人事:指人世间的事物与往事。
  • 销亡:消逝、消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窦常(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

《北固晚眺》是窦常在某个秋日傍晚,站在北固山上,远眺江河与山川时的所感所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北固晚眺》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水乡的气候变化,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着,诗人通过“露蚕开晚簇”,将蚕的成长与自然的变化相联系,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江燕的飞舞更为画面增添了动感,使得静谧的自然景象中透出一丝生机。

后两句则转向哲思,诗人通过“年年此登眺”,表达了自己年复一年回到这里的感慨,每年看到的风景依旧,但人事却如潮水般消逝,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也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使整个诗歌在自然美的描写中透出一丝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国芒种后:在水乡的芒种节气之后,暗示了自然的变化。
  2. 梅天风雨凉:梅雨季的凉风给人以舒适之感,展现了季节的特征。
  3. 露蚕开晚簇:晚春时节的蚕茧在露水的滋润下盛开,暗示着生长与希望。
  4. 江燕绕危樯:江边的燕子在高耸的船桅附近飞翔,描绘了生动的自然场景。
  5. 山趾北来固:北山的脚下显得稳固,表现出自然的沉稳与宁静。
  6. 潮头西去长:潮水向西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7. 年年此登眺:每年我都在这里远眺,暗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依恋。
  8. 人事几销亡:人世间的事物渐渐消逝,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国”与“梅天”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环境的特征。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使得整体结构更加和谐。
  • 拟人:燕子围绕船桅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思考。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事物的怀念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国:象征着生机与丰饶。
  • 梅天:代表着季节的转变。
  • 露蚕: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希望。
  • 江燕:寓意自由与灵动。
  • 危樯:代表着航行与探寻的勇气。
  • 潮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国”指的是: A. 沙漠
    B. 水乡
    C. 山地
    D. 森林

  2. “梅天”意味着: A. 夏季
    B. 冬季
    C. 雨季
    D. 秋季

  3. 诗人在远眺时感慨的是: A. 自然的美丽
    B. 人事的消逝
    C. 生活的富裕
    D. 季节的变化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孤寂。
  • 《庐山谣》:表现了壮丽山水的豪情壮志,与《北固晚眺》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