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巩下石}溪陈贡士挽诗》

时间: 2025-01-01 15:04:36

早佩廉丞训,中偕计吏行。

那知身啬报,仅见子成名。

表里高阳氏,铭阡辅嗣孙。

他年燎黄诰,亦足慰幽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佩廉丞训,中偕计吏行。
那知身啬报,仅见子成名。
表里高阳氏,铭阡辅嗣孙。
他年燎黄诰,亦足慰幽明。

白话文翻译:

早年佩戴廉明的丞相的教导,与中间的计吏一起出行。
谁曾想到自己辛勤的努力,却只是看见儿子成名。
表里属于高阳氏,铭文在阡陌上辅佐的孙子。
他年若能获得黄榜的荣耀,也足以安慰世间的幽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廉丞:指廉洁的丞相,表示对清白官员的尊重。
  • 计吏:指负责计数的官员,这里泛指辅助的官员。
  • 啬报:啬,节俭;报,报答;意指辛勤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 高阳氏:古代名门望族,象征高贵的血统。
  • 燎黄诰:指科举考试中获得的荣誉,黄榜即指中举的榜文。

典故解析:

  • 高阳氏:高阳氏为古代名门,代表着显赫的家族,诗中提及,反映了作者对家族和社会地位的思考。
  • 黄榜:科举的荣誉象征,体现了士人对科举的追求与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明道,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质,也有细腻的情感。在诗歌中,他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刘克庄为挽一位名叫陈贡士的故人,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折射出当时士人对于名利、科举的复杂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邃的思想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名利、家族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刘克庄提及早年受到廉明丞相的教导,与计吏同行,这不仅体现出对师长的敬仰,也暗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起步。接下来的两句则流露出对自己努力却未能如愿的惆怅,尤其是“身啬报”一词,表达了对自身成就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高阳氏”,不仅是对名门家族的向往,也是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自省,期望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最后的“他年燎黄诰,亦足慰幽明”则表明了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已故友人的追思,既有对个人荣誉的追求,也融入了对友人生命的怀念。

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往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佩廉丞训,中偕计吏行。
    开头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受到的教导和与他人共同奋斗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

  2. 那知身啬报,仅见子成名。
    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努力的失落感,尽管他辛苦奋斗,最终却只看到儿子成名,反映出对自身价值的质疑。

  3. 表里高阳氏,铭阡辅嗣孙。
    这里的“高阳氏”象征着高贵的出身,诗人对家族和社会地位的思考在此体现。

  4. 他年燎黄诰,亦足慰幽明。
    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获得科举荣誉将为自己及故人带来慰藉,流露出对名利的渴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通过“高阳氏”和“黄诰”,象征着社会地位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士人在面对名利、家庭与社会地位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努力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渴望,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廉丞:象征清正廉洁的理想。
  • 计吏:代表辅助与合作,体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高阳氏:象征显赫的家族地位。
  • 黄诰:象征成就与荣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早佩廉丞训”中的“廉丞”指的是?
    A. 贪污腐败的官员
    B. 清白的官员
    C. 无所作为的官员
    D. 退隐的老者

  2. 诗中提到的“高阳氏”代表?
    A. 普通百姓
    B. 显赫的家族
    C. 失落的士人
    D. 外来的侵略者

  3. “他年燎黄诰”指的是?
    A. 未来荣誉的期望
    B. 过去的失落
    C. 友人的追思
    D. 个人的挣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为沉稳,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自省,而李白则更注重表达豪情与畅快的个性。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文化情怀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