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何吾幼子。胜衣已别离。十日无由宴。千里送远垂。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为何我年幼的孩子,尚未长大就要面临别离。十天里无法举行宴会,只能在千里之外送别远行的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如何:为何,为什么。
- 吾幼子:我的年幼的孩子。
- 胜衣:指孩子尚未长大,能够穿上成人的衣服。
- 别离:分离,离别。
- 十日:十天,这里指短时间内。
- 无由宴:无法举行宴会。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 送远垂:送别远行的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南朝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在文学上有较高的造诣,尤其擅长写诗。这首诗是他在送别年幼的儿子王方略入关时所作,表达了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萧衍送别年幼的儿子王方略入关时所作。当时,王方略因某种原因需要远行,萧衍在无法举行宴会的情况下,只能在千里之外送别儿子,表达了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父亲对年幼儿子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首句“如何吾幼子。胜衣已别离。”直接表达了父亲对儿子即将面临的别离的无奈和心痛。次句“十日无由宴。千里送远垂。”则进一步强调了无法举行宴会的遗憾和在千里之外送别的遥远距离,加深了诗中的离别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动作,传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南朝诗歌的特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如何吾幼子。胜衣已别离。”表达了父亲对年幼儿子即将面临的别离的无奈和心痛。其中,“如何”表达了父亲的疑问和无奈,“胜衣”则形象地描绘了儿子尚未长大的状态。
- 次句“十日无由宴。千里送远垂。”强调了无法举行宴会的遗憾和在千里之外送别的遥远距离。其中,“十日”和“千里”都强调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深了诗中的离别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胜衣”比喻儿子尚未长大,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十日”与“千里”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父亲对年幼儿子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动作,传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展现了南朝诗歌的特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胜衣”:形象地描绘了儿子尚未长大的状态,象征着年幼和脆弱。
- “十日”: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和紧迫。
- “千里”:强调了空间的遥远和距离的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胜衣”指的是什么? A. 孩子能够穿上成人的衣服 B. 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C. 孩子尚未长大 D. 孩子已经学会穿衣 答案:C
-
诗中“十日无由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遗憾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
诗中“千里送远垂”中的“千里”指的是什么? A. 距离很近 B. 距离很远 C. 时间很短 D. 时间很长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与萧衍的这首诗有相似的离别主题。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通过描绘古原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萧衍的这首诗更加简洁直接,情感更加真挚。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萧衍的这首诗更加注重表达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朝诗选》:收录了南朝时期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南朝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萧衍诗集》:收录了萧衍的诗歌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