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仙都五首
作者: 吴谨微 〔宋代〕
石笋古传八百丈,
鼎湖仙去几千年。
我疑二事无从政,
但信仙都是洞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老的石笋高耸入云,传说有八百丈之高,而鼎湖的仙人早已离去几千年。我对这两件事感到疑惑,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但我相信仙境就在这洞天之中。
注释:
- 石笋: 指自然形成的石柱,常用于形容高耸的山石。
- 鼎湖: 可能指鼎湖山,是传说中有仙人居住的地方。
- 仙去: 仙人离去的意思,暗示时光的流逝。
- 洞天: 指隐秘的仙境,象征着理想与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谨微,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吴谨微对仙境的向往之时,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寻求心灵寄托的阶段。诗中对仙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的崇敬,体现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高远的仙境画面。开头两句通过对“石笋”和“鼎湖”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这两者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是文化与历史的载体。诗人以“八百丈”与“几千年”的时间跨度,构建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向往。诗人对“二事”的疑惑,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而“但信仙都是洞天”则是对理想境界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让人在面对困惑时,仍能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展现了吴谨微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笋古传八百丈”:以“古传”引入,强调石笋的历史悠久,形容其高耸入云,给人以震撼。
- “鼎湖仙去几千年”:鼎湖的仙人离去,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间的变迁,带有一丝惆怅。
- “我疑二事无从政”: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困惑与无奈,似乎与世俗的事务格格不入。
- “但信仙都是洞天”:尽管有疑惑,仍然坚信仙境的存在,展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石笋”与“鼎湖”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夸张:如“八百丈”的描述,增强了石笋的壮丽感。
- 象征:洞天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代表了人们对超脱的向往。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仙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赖。
意象分析:
- 石笋:象征坚韧与高耸的理想,代表着人们向往的目标。
- 鼎湖:代表神秘与悠久的文化传承,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仙人:象征着超脱与理想生活,暗示着一种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 洞天:象征理想的世界,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石笋”有多高?
A. 百丈
B. 八百丈
C. 千丈 -
“鼎湖仙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
诗人对“二事”的态度是:
A. 有解决方案
B. 感到无奈
C. 很乐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对自然与仙境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自然景观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词对比:
- 对比吴谨微与李白的作品,吴的诗更显细腻与思考,李的诗则激昂与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谨微诗文集》